[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4850.0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张光权;刘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浙南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623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焊钳 导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于车辆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焊接点的密封、精准等,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焊接的精度,保证车辆加工的安全、可靠。
但是,当前采用的滚动直线导套副连接方式,只能在低负载的条件下保证导向精度。而由于机器人焊钳本身质量达到70Kg,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导轨副在机器人手臂高速运动时由于焊钳和变压器等部件存在摆动和惯性,而且导轨在机器人手臂启动和急停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力,长期反复的动作,造成线性轴承存在固体摩擦和疲劳损伤,导致线性轴承磨损,线性轴承保持架碎裂损坏。圆形轴挠曲,最终造成导套副间隙偏大,工作中产生偏移达到3-5mm,无法达到机器人运动精度0.3mm的要求,使焊点稳定性降低,影响驾驶室车身的结构强度。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解决现有焊钳导轨装置所存在的误差大,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从而保证焊接精度,提高加工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包括主气缸、辅助气缸、导向杆、焊钳支架、导轨座、导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导电板和检测支架;所述主气缸一侧连接导向杆,另一侧连接检测支架;所述导向杆一端连接导电板;所述辅助气缸一端连接焊钳支架;所述导轨座、导轨设置在焊钳支架一侧,其中导轨位于导轨座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焊钳支架一端两侧,其中一侧第一连接板与检测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焊钳支架另一端一侧;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在焊钳支架上方。
优选的所述导轨座采用铜加工制得。
优选的所述导轨采用45号钢加工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Ω型导轨装置,导轨导滑面由三个平面构成,三个平面之间彼此存在面接触,替代原来滚动直线导轨副中的点接触,从而大大的增强了导向时的接触面积,承载能力为导套副中球轴承的10倍以上;2、与传统的导轨装置相比,该新型导轨装置动静摩擦系数之差较小,对反复起动,停车,反向且频率较高的机构可减少整机重量和动力消耗且润滑系统简单、装拆、调整方便,满足机器人工位焊钳的导向技术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使用便捷、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主气缸、2-辅助气缸、3-导向杆、4-焊钳支架、5-导轨座、6-导轨、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第三连接板、10-导电板、11-检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机器人焊钳导轨装置,包括主气缸1、辅助气缸2、导向杆3、焊钳支架4、导轨座5、导轨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9、导电板10和检测支架11;主气缸1一侧连接导向杆3,另一侧连接检测支架11;导向杆3一端连接导电板10;辅助气缸2一端连接焊钳支架4;导轨座5、导轨6设置在焊钳支架4一侧,其中导轨6位于导轨座5内部;第一连接板7设置在焊钳支架4一端两侧,其中一侧第一连接板7与检测支架11连接;第二连接板8连接焊钳支架4另一端一侧;第三连接板9设置在焊钳支架4上方。
优选的导轨座5采用铜加工制得。
优选的导轨6采用45号钢加工制得。
其中导轨座5表面粗糙度为Ra0.6μm- Ra0.9μm,导轨6尺寸为22mmx23mmx240mm的长方体,表面硬度HRC为40-45 。
实施例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采用此种结构设计的导轨装置导轨座5与导轨6工作效率高且较耐磨、使用寿命长,与传统导轨装置相比经测试(2年)导轨座5与导轨6之间间隙与焊机精度均在标准范围内,从而保证多方位焊钳要求如车辆驾驶室焊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浙南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浙南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4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装夹具
- 下一篇:钢筋对焊辅助旋转冷却、输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