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和脱硫喷淋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450.9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曼;周烨;宋红兵;李叶红;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脱硫 喷淋塔 效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脱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脱硫喷淋塔。
背景技术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提高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标准中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新建燃煤锅炉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100mg/Nm3,重点区域排放限值为50mg/Nm3。目前在煤质条件偏差的情况下,传统的单塔单循环脱硫塔的脱硫效率很难达到国家环保部的新标准要求。
目前存在的方案是在喷淋层下面设置多孔托盘来进行导流,多孔托盘装置的原材料选用的是昂贵的高强度合金材料,由于其多孔的特征,导致托盘极易堵塞,从而使得这种方案的制造工艺复杂,维护不便。
目前也存在的管式水平导流装置具有塔截面上均匀分布气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增强气液相之间的传质、传热表面的功能。但相较于此装置,本设计在使烟气在吸收区的分布更均匀的情况下增大了烟气在塔中的流通截面,装置上形成更多的泡沫层,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脱硫喷淋塔,通过特别设计的导流装置对烟气进行有效整流,提高脱硫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导流条,所述导流条为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条为实心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条为空心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条采用加强PP材质的圆管。
进一步地,所述波形呈折线式。
进一步地,所述折线式的弯折角度为90°~120°。
进一步地,所述波形呈曲线式。
进一步地,所述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导流条的框架。
一种脱硫喷淋塔,在入口烟道上侧的第一层喷淋层下方设有上述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喷淋塔的塔壁上设有支架,用于支撑所述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
目前在煤质条件偏差的情况下,单塔单循环脱硫塔的脱硫效率很难达到国家环保部的新标准要求。通过此装置,能够均布烟气流场,有效整流烟气;装置的呈波形的有序排列能够使浆液分布均匀,提高了烟气中SO2向浆液滴的传质速度,在堵塞问题上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装置上层易形成气液临界状态,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与在近似位置设置多孔托盘的方案等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不增加额外占地面积,材料成本和运行成本低,荷载小,不易堵塞,维护管理容易等特点,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波形导流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喷淋塔壁;2—第一层喷淋层;3—空心锥喷嘴;4—波形导流条;5—喷出的石灰石浆液;6—喷淋塔入口;7—装置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脱硫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该塔内设有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即若干波形的导流条。如该图所示,喷淋塔的入口6的上侧到第一层喷淋层2之间设有若干成波形排列的导流条4,导流条间互相平行(导流条间也可以不平行,采用其它的排列角度),其立体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导流条采用管式,以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和降低成本,此时可以称为导流管,采用加强PP材质。该导流管4呈折线式的波形形状,波形角度为90°~120°。
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流条4也可以采用实心的,可以采用其它具有足够强度并耐腐蚀的 材料。
上述若干成波形排列的导流管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提高脱硫喷淋塔脱硫效率的装置”,波形导流管的上下可以设置固定导流条的框架7。可以在脱硫喷淋塔的塔壁1上设置支架,以支撑和固定波形导流管。
上述脱硫喷淋塔在工作时,燃煤电厂的原烟气经过脱硫喷淋塔入口6进入,形成一个涡流区。第一层喷淋层通过空心锥喷嘴3将石灰石浆液喷到波形排列的导流管4上,原烟气经过波形的导流管4整流后,再与石灰石浆液接触传质,吸收S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