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852622.7 申请日: 2014-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4541972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9
发明(设计)人: 尚海涛;徐斌;杨为华;邓远德;李维理;穆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C05G3/0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地址: 23303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农作物 秸秆 栽培 食用菌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首要污染源之一。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产生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若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用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锯木屑、甘蔗渣等。但是,随着产业发展,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食用菌产业已受到原料短缺及价格不断上涨的严重制约。例如:由于具备合理的营养结构和适宜的碳/氮比,棉籽壳是传统公认的较为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但随着棉籽壳价格的直线上升,大部分非棉产区在考虑食用菌生产原料时却不得不摒弃棉籽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提高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降低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成本以及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同时达到了替代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述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农作物秸秆进行蒸煮,利用纤维素酶将蒸煮后的农作物秸秆酶解得酶解渣;

(2)以酶解渣制备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基;

(3)在培养基中接种食用菌进行培育。

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农作物秸秆优选含纤维素38~50%(w/w),半纤维素20~30%(w/w),木质素22~30%(w/w)的农作物秸秆。

步骤(1)所述蒸煮具体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为直径为4~8mm的碎块,将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在100~108℃进行蒸煮2~3h。

将秸秆粉碎成4~8mm的碎块,其大小和疏松程度度更有利于食用菌后期的培养,对秸秆在100~108℃进行蒸煮2~3h后,所得的物质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的酶解。

作为优选地,步骤(1)所述蒸煮具体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为直径为4mm的碎块,将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在105℃进行蒸煮2h。

通常经过步骤(1)的蒸煮处理,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为55~65%(w/w),半纤维素为20~30%(w/w),木质素为5~20%(w/w)。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酶解具体为:将蒸煮后的农作物秸秆降温至45~55℃,调节pH值为3~5,在蒸煮后的农作物秸秆中按秸秆重量20~40FGB/g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解时间为45~65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0~70%酶解渣。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纤维素酶可采用现有技术已知的多种可用于酶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

其中,优选为由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生产的纤维素酶,这种纤维素酶对秸秆的降解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酶活力稳定;所述里氏木霉已于2013年11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8426。

采用上述酶解条件既保证秸秆能够得到充分降解,用酶解液进行柠檬酸、乳酸、酒精等发酵;又使得酶解渣中含有足够食用菌生长的营养要素。

优选地,步骤(1)所述酶解具体为:将蒸煮后的农作物秸秆降温至45℃,调节pH值为5.0,在蒸煮后的农作物秸秆中按秸秆重量35FGB/g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解时间为55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5%酶解渣。

通常经过步骤(1)的处理,酶解后的酶解渣中纤维素30~45%(w/w);半纤维素5~15%(w/w),木质素25~35%(w/w)。

酶解是为了将秸秆中的纤维素转化为可供柠檬酸、乳酸、酒精等发酵使用的六碳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2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