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使用偏航率检测制动系统的故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2122.5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金仁洙;高志源;金贤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B60T17/22 | 分类号: | B60T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使用 偏航 检测 制动 系统 故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使用偏航率检测制动系统的故障的方法。一种用于检测制动系统的故障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含根据制动测量减速度/加速度,并且通过比较所述所测量的减速度/加速度与所需减速度/加速度来确定所述制动系统是否具有所述故障。如果确定所述制动系统具有所述故障,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确定制动阶段是否为仅通过再生制动执行制动的阶段。如果是,则所述方法确定再生制动系统具有所述故障。如果不是,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通过测量偏航率值来确定是左摩擦制动系统还是右摩擦制动系统具有所述故障并且通过使用所述减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值的变化量来确定是前轮摩擦制动系统还是后轮摩擦制动系统具有所述故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使用偏航率检测制动系统的故障的方法。更确切地说,本公开涉及检测车辆的制动系统的故障的方法,车辆的制动系统在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例如,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中执行再生制动和摩擦制动。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具有安装在其上由电能驱动的电动机且为由电动机驱动的下一代环保车辆。因此,除现有摩擦制动方案外,通过电动机的再生制动方案也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
用于确定相关技术中配置的制动系统的故障的算法不可用于采用再生制动方案的车辆且需要用于确定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故障的独立控制算法。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1999-170991号公开了检测车辆减速度并且当车辆的所检测减速度小于参考值时由中央制动控制器确定电力制动器的故障的技术。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中,由于中央制动控制器确定电力制动器的故障,所以当中央制动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时便不能确定制动系统的故障。此外,在制动系统存在故障时,不能确定再生制动系统或摩擦制动系统中的哪一制动系统存在故障。此外,当检测到摩擦制动系统中的故障时,不能确定摩擦制动系统当中的故障目标制动系统。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致力于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和/或其它问题。当故障发生在制动系统中时,应用了用于补偿驾驶员所需的制动力的失效保护。由于用于确定制动系统的故障的逻辑在为了应用失效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通过接收经由中央制动控制器的制动系统的故障信号来确定制动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然而,由于不能确定在不能使用安装在每一个车轮上的子制动控制器的故障确定信号的车辆中的制动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所以不能应用能够补偿驾驶员所需的制动力的失效保护。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可在不接收安装在每一个车轮上的子制动控制器的故障确定信号情况下通过使用先前安装的其它传感器来确定故障。
此外,由于再生制动方案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所以不同于具有摩擦制动系统的车辆,需要用于确定制动系统是否存在故障的独立逻辑。另外,需要设计用于确定摩擦制动系统当中哪一个制动系统存在故障的详细逻辑。
本发明将提供可在摩擦制动系统存在故障时在不使用制动系统的故障确定信号情况下确定再生制动系统和摩擦制动系统中的任意一个存在故障的技术(例如,故障目标制动系统)。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定故障目标制动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制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过程中,根据车辆的制动取决于制动踏板输入计算所需加速度/减速度并测量车辆的实际加速度/减速度,以确定所需加速度/减速度与实际加速度/减速度之间的差是否大于预定范围,并且因此根据再生制动系统,再生制动和后轮摩擦制动系统,以及再生制动和前轮与后轮摩擦制动系统的操作条件来测量偏航率值和加速度/减速度的变化,以确定再生制动系统和摩擦制动装置是否存在故障并在摩擦制动系统存在故障时确定故障目标制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2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