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1515.4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1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崔兴日;张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欧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00 | 分类号: | 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许建;田亚军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突 细胞 肿瘤 疫苗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线治疗以及化疗等,这些治疗方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其原因是肿瘤中的肿瘤干细胞没有被全部杀死,从而造成癌组织较易进行再生,重新形成肿瘤。而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是已知的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活化T细胞、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形象地说,DC相当于肿瘤抗原与T细胞之间的信使,可以在双方之间传递信息。特别地,用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体外冲击致敏DC后,可以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并能抑制肿瘤生长以及转移,更可在患者(主要是指癌症患者)体内诱发免疫记忆,让患者体内获得长期的抗癌效应,从而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复发。
因此,树突状细胞(DC)作为直接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抗原递呈细胞,对于诱导细胞免疫的治疗性疫苗的设计至关重要。DC可以诱导和调节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力,以及对自体抗原与共生微生物的耐受性。当DC处于未成熟状态时,它们驻留在外周位置,适合于识别和捕获抗原。而在接收到一个激活的刺激以后,DC就会迁移到淋巴器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或II中,将所捕获到的抗原递呈给T细胞。DC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取决于其所捕获到的抗原。在稳态条件下,DC诱导耐受性;如果缺乏感染或炎症,通常就是自体抗原的处理和呈现。致耐受性DC的确切本质和状态仍然是难以捉摸的。不过,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环境信号是令DC具备耐受性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其他机制也有助于耐受性诱导,但是连环蛋白的激活似乎发挥了核心作用。而当有炎症信号,例如微生物产物、促炎细胞因子和其它内源性信号等出现时,DC就会开始进行成熟过程。DC的成熟过程,伴随着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剧烈变化,引致DC具备最优化的启动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个成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表征,包括增加MHCI和MHCII分子及配件/协同刺激分子的细胞表面表达、增加抗原加工、诱导特定细胞因子的产生等。简单地说,DC的成熟同时取决于刺激的本质,以及刺激的程度与组合。此外,DC细胞区室是多样化的,含有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不变的以及独特的细胞功能和特点。事实上,不同的DC细胞子集具备不同的抗原表达能力、细胞因子生产能力以及微生物感知能力。因此,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很可能是由专门的DC细胞子集诱导产生的。特别地,DC在激活CD8+T细胞方面的关键作用,让其成为疫苗接种时很有吸引力的标靶,以对抗细胞内病原体和疾病,因为细胞免疫功能是影响相关免疫反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是:基于体外制备的载有抗原的DC细胞免疫治疗方法;该方法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的临床结果,提高了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包括肾癌、肝癌和黑色素瘤等等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治疗带来的痛苦,并显著地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也就是说,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新型手段,可以让广大癌症患者在现有的化疗与放疗技术以外有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可以与化疗与放疗结合成为联合治疗方法,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与得益。
通常,DC肿瘤疫苗的制备,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一)从癌症患者外周血中采集和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
二)将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加入DC无血清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中加入某些细胞因子,然后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大约一个星期后收集DC细胞;
三)将所收集到的DC细胞与相应的肿瘤抗原融合,继续培养,即可获得高活性的负载肿瘤抗原的DC肿瘤疫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欧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欧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1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