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机械手上下料的全自动数控外圆磨床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40398.X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8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邓君;余铁水;韩利芬;吴克生;陈国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德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5/35 | 分类号: | B24B5/35;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何树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手 上下 全自动 数控 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磨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机械手上下料的全自动数控外圆磨床。
背景技术
外圆磨床是加工工件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外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磨床。
目前用于磨削外圆的磨床大至有一下两种:1.普通的手动型:一种普通的实用于磨削加工的外圆磨床,但是精度不高且加工效率低,不能实现自动化,人工成本高;2.半自动型: 精度不高且加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3.数控机床:加工效率低,不适用大批量的实际生产,且机床本身成本高,外形庞大。
综上所述,现有的适用于工件外圆磨削加工的机床都存在以下缺点: 精度不高且加工效率低,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机械手上下料的全自动数控外圆磨床,本发明配置能够自动上料、自动下料的机械手和自动检测设备,能完成一个工件从毛坯上料、装夹、加工、检测、取料、收料整个加工工艺的流程的无人化操作,且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无人化操作又可以节省了人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机械手上下料的全自动数控外圆磨床,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设置有工件装夹机构和用于打磨工件的砂轮机构,还包括自动上料机构和自动下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和驱动第一机械手工作的第一气缸,所述自动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机械手和驱动第二机械手工作的第二气缸,所述机座设置有一横梁,所述第一机械手和所述第二机械手均与横梁滑动连接,所述机座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工件外径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位于工件装夹机构的前端。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的旁侧设置有料架,所述第一机械手和所述第二机械手位于料架的上方,所述料架的表面设置有成品工件放置台和待加工工件进料台,所述待加工工件进料台包括传送带和驱动传送带运转的第一电机,所述传送带的末端设置顶料机构,设备未工作时,所述第一机械手位于顶料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机械手位于成品工件放置台的正上方,所述传送带设置有限位感应器,所述限位感应器与第一电机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顶料机构包括工件放料块和驱动工件放料块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工件放料块设置有放置工件的槽位,所述第二电机驱动工件放料块摆动角度为20度至25度。
作为优选,所述工件装夹机构包括夹取工件的夹爪和驱动夹爪做夹取动作的第一驱动座。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内还设置有校对机构,所述校对机构与工件装夹机构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校对机构包括校对顶尖和驱动校对顶尖顶出的第二驱动座。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外设置有控制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在线检测仪,所述在线检测仪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的背面设置有Z向驱动机构,所述Z向驱动机构与砂轮机构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的背面还设置有油雾收集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均在同步带的驱动作用下沿着横梁来回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带机械手上下料的全自动数控外圆磨床,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设置有工件装夹机构和用于打磨工件的砂轮机构,还包括自动上料机构和自动下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和驱动第一机械手工作的第一气缸,所述自动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机械手和驱动第二机械手工作的第二气缸,所述机座设置有一横梁,所述第一机械手和所述第二机械手均与横梁滑动连接,所述机座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工件外径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位于工件装夹机构的前端,本发明配置能够自动上料、自动下料的机械手和自动检测设备,能完成一个工件从毛坯上料、装夹、加工、检测、取料、收料整个加工工艺的流程的无人化操作,且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无人化操作又可以节省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座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工件装夹机构 11—夹爪
12—第一驱动座 2—砂轮机构
31—第一机械手 32—第一气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德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德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03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滚筒研磨机快速更换挂具系统
- 下一篇:龙门加工中心的挂壁式螺杆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