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钢冷轧发生碎边浪的预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39414.3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3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晋;何小丽;刘云峰;刘洪;曹博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C21D8/02;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钢 冷轧 发生 碎边浪 预测 方法 | ||
1.一种低碳钢冷轧发生碎边浪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判断前提条件,原板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 0.15% 及其它合金元素的低碳钢,热轧厚度t 范围在1.8~2.5mm,宽度b 范围在700~1300mm,冷轧厚度范围在0.18~0.25mm ;冷轧计划生产前,读取上料卷的化学成分和入口信息,具体包括:C 和Mn、Cu、Cr、Ni、Ti、Al 合金元素及入口厚度t、宽度b,判断上料卷是低碳钢、薄规格,判断条件如下:
C ≤ 0.15%,且t ∈ [1.8mm,2.5mm]、b ∈ [700mm,1300mm] ;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下一步;
2)根据钢种的化学成分和厚度计算轧制相变点Ar3,可按如下公式理论计算:
Ar3=870-440ω(C)-80ω(Mn)-20ω(Cu)-15ω(Cr)-55ω(Ni)-15ω(Ti)-
25ω(Al)+0.35*(t-8)——公式1
3)读取热轧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系统中存储的材料终轧温度Ti中,并判断其中的最低点T中min,记录下该处的长度位置,判断公式如下:
T中min=Min(T1中,T2中,...,Ti中)
其中,所述终轧温度Ti中是在线测温仪对低碳钢长度方向上中线位置的终轧温度实测数据,每3 米测量一个点,每个低碳钢的检测数据为350 个;
4)将带钢该处转换为边部带钢的终轧温度,转换方法为:
T边min=T中min-ΔT——公式2
式中ΔT—带钢中部与边部的终轧温度的温差;
5)判断该边部是否进入两相区轧制,判断条件如下:
T边min< A r3
该判断式为进入两相区轧制的必要条件,当满足时,进入下一步;
6)在热轧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系统中存储的测厚仪对低碳钢长度方向上中线位置的厚
度测量数据中,读取该终轧温度最低点位置处前后的10 个厚度数据tj,并计算相邻两点的
厚度跳跃量Δt,厚度跳跃量Δt 按如下方法计算:
Δt=|tj-tj-1| (j=1,2,...10)——公式3
7)判断该处的厚度跳跃量最大值是否超标,作为判断该处带钢进入两相区轧制的充分条件:
Δt ≥ 0.02*t
当满足上式条件,则判定该带钢会出现冷轧后碎边浪,将该低碳钢退出生产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低碳钢冷轧发生碎边浪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带钢中部与边部的终轧温度的温差具体如下:
其中,所述带钢中部与边部的终轧温度的温差ΔT,查询下表1,
表1 不同规格的带钢中部与边部终轧温度的温差经验表/℃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94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屈强比Q460GJ钢板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丝的淬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