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6706.1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2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之浩;陈方杰;姚馨珏;杨之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H04W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得终端的位置更新数据;在获得的位置更新数据中,确定出由伪基站形成的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生成所述小区的伪位置区域码LAC链;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根据生成的伪LAC团,确定伪基站的运动轨迹。从而对伪基站位置进行动态实时定位,以便于进行现场抓捕,能够有效识别出哪些异常位置更新来自同一个伪基站,进而分析该伪基站的影响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伪基站是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研发的新型移动通信设备,用于模拟电信运营商基站,利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缩写:GSM)协议中单向鉴权的漏洞,在移动台(英文:Mobile Station,缩写:MS)与基站子系统(英文:Base Station Subsystem,缩写:BSS)之间的Um接口处,伪装成合法的BSS和网络子系统(英文:Network SubSystem,缩写:NSS),侵入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链路,断开MS与合法网络的其他部分的连接,将MS转向与伪基站进行通信,从而达到获取终端信息并传送非法内容到终端终端的目的。
目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位置更新事件,筛选更新前位置区域码(英文:location area code,缩写:LAC)不是现网合法LAC的数据。然后对伪基站影响的小区进行统计,通过小区的覆盖区域来推算伪基站的大致位置。但随着伪基站识别技术的发展,伪基站的操作人员也开始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逃避抓捕,如伪基站设备安置在交通工具上,设备开启后不断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变换LAC,该些手段会导致伪基站识别系统难以分析出哪些位置更新来自于同一个伪基站。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伪基站多为车载系统,移动速度较快,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变换LAC,导致无法有效识别出哪些异常位置更新来自同一个伪基站,进而无法分析该伪基站的影响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识别出哪些异常位置更新来自同一个伪基站,进而分析该伪基站的影响范围。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包括:获得终端的位置更新数据;在获得的位置更新数据中,确定出符合设定规则的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生成所述小区的伪位置区域码LAC链;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根据生成的伪LAC团,确定伪基站的运动轨迹。
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生成所述小区的伪LAC链,包括: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将所述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按照设定规则进行排序;遍历排序后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在确定出当前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距离上一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的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所述小区的伪LAC链。
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包括: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将生成的小区间的伪LAC集合继续合并,生成伪LAC团。
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包括: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在确定出排序后的小区之间的伪LAC链满足下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时,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是:小区之间的伪LAC链的时间小于等于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条件是: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在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之前,还包括:确定排序后的小区之间的伪LAC链是否满足下述第三条件:所述第三条件是:小区之间的伪LAC链中的LAC相似度大于第一相似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6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