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6706.1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2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之浩;陈方杰;姚馨珏;杨之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H04W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终端的位置更新数据;
在获得的位置更新数据中,确定出符合设定规则的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
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生成所述小区的伪位置区域码LAC链;
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根据生成的伪LAC团,确定伪基站的运动轨迹;
所述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生成所述小区的伪LAC链,包括:
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将所述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按照设定规则进行排序;
遍历排序后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在确定出当前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距离上一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的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所述小区的伪LAC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包括:
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
将生成的小区间的伪LAC集合继续合并,生成伪LAC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包括:
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按照时间进行排序;
在确定出排序后的小区之间的伪LAC链满足下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时,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是:小区之间的伪LAC链的时间小于等于时间阈值;
所述第二条件是: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小区之间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之前,还包括:
确定排序后的小区之间的伪LAC链是否满足下述第三条件:
所述第三条件是:小区之间的伪LAC链中的LAC相似度大于第一相似度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成的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合并,生成伪LAC团,包括:
在确定出生成的任一两个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之间满足下述第四条件和第五条件时,将生成的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
其中,所述第四条件是: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之间有重合时间;
所述第五条件是: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中包含的小区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第二距离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的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之前,还包括:
确定生成的任一两个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之间是否满足下述第六条件;
所述第六条件是:小区间的伪LAC集合中包含的LAC相似度大于第二相似度阈值。
7.一种伪基站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终端的位置更新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获得的位置更新数据中,确定出符合设定规则的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
执行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生成所述小区的伪位置区域码LAC链;以及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直至收敛,生成伪LAC团;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生成的伪LAC团,确定伪基站的运动轨迹;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将所述小区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按照设定规则进行排序;遍历排序后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在确定出当前的异常位置更新数据距离上一异常位置更新数据的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所述小区的伪LAC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小区,将小区对应的伪LAC链和其它小区对应的伪LAC链进行合并,生成小区间的伪LAC集合;将生成的小区间的伪LAC集合继续合并,生成伪LAC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67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