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密封圈发动机气缸盖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28047.7 | 申请日: | 2014-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肖中;肖强;张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强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发动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汽缸盖,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双密封圈发动机气 缸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发动机气缸盖中,通常因为空间结构的限制,同时又要保证缸盖 水套的冷却效果,无法通过铸造和机加工方式直接在气缸盖上设置点火系统安装 孔,所以气缸盖需要镶入铜材质的夹套,夹套与气缸盖采用下端过盈配合,上端 间隙配合加O形密封圈的方式进行密封。然而,铜质夹套与缸盖本体材料不同, 热膨胀系数不同,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配合特性改变或者因为拆装火花塞时 铜套下端松动,从而发生渗水进入气缸内,损坏火花塞和活塞等,造成发动机功 率下降和拉缸故障,同时夹套压入气缸盖后还需要组合加工出内孔螺纹用于安装 火花塞,工艺要求高。
根据上述阐述,就需要对现有的燃气发动机气缸盖进行改进,使得增加其密 封性极大加强,减少工件的磨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一种双 密封圈发动机气缸盖,主要解决传统的汽缸盖在长时间使用后,但未曾达到使用 寿命极限时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密 封圈发动机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内侧壁贴合内衬夹套,所述内 衬夹套的下端与缸盖本体的凸起部连接处之间设有防撞击垫环,所述内衬夹套的 上端设置安装腔。所述缸盖本体内壁上开设两道环状矩形槽,所述环状矩形槽内 设置与槽深相适应的密封垫圈,所述内衬夹套上距离防撞击垫环2-3cm处设置备 用垫圈凹槽。
进一步地,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腔与内衬夹套之间 为平面齿咬合连接。
所述缸盖本体的外侧设置外衬板。
所述安装腔的上开口处为斜斗形开口。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在维持整体装置密闭性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在长久使用之后,汽 缸盖整体的密闭性能,避免了单个密封圈容易磨损变细,不能完全达到密封效果 的弊端。
2、本发明结构简单,却能大幅度延长汽缸盖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密封圈发动机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密封圈发动机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1,所述缸盖本体 1内侧壁贴合内衬夹套2,所述内衬夹套2的下端与缸盖本体1的凸起部连接处 之间设有防撞击垫环4,所述内衬夹套2的上端设置安装腔3。所述缸盖本体1 内壁上开设两道环状矩形槽5,所述环状矩形槽5内设置与槽深相适应的密封垫 圈,所述内衬夹套2上距离防撞击垫环4大约为2-3cm处设置备用垫圈凹槽7。
所述安装腔3与内衬夹套2之间为平面齿咬合连接。
所述缸盖本体1的外侧设置外衬板6。
所述安装腔3的上开口处为斜斗形开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强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强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8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由活塞斯特林热机
 - 下一篇:发动机油门控制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