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脱臭橙皮苷提取新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26792.8 | 申请日: | 2014-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山 |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脱臭 橙皮 提取 新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脱臭橙皮苷提取新技术。
背景技术
橙皮苷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吡啶、氢氧化钠溶液,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甲醇和热冰醋酸,极微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该品1g溶于50L水。无臭、无味。本品的熔点(《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40页)为258-262℃(252℃软化),熔融时同时分解。结构式如下: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枸橘幼果提取物。其原料在种植和保质期间,若使用了以下七种农药:三氯苯氧乙酸、敌菌母、阿咪、三唑锡、乙酰肼、苯会导致恶臭及农药残留。恶臭通常是由氨、甲硫醇、硫化氢、甲硫醚、二甲硫醚、三甲胺、乙醛、苯乙烯等恶臭物质产生橙皮甙原料在种植和保质期间,若使用于其中的农药在种植和原料收购入库期间是否使用了以下七种农药:三氯苯氧乙酸、敌菌母、阿咪、三唑锡、乙酰肼、苯。橙皮苷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预防心血管病症;对胃肠功能及平滑肌作用;增强VC作用;抗羟自由基氧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降低胆固醇;治疗风湿;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美白作用;防止骨质疏松;抗癌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因此,必须对其脱臭,做出白色的橙皮苷。
恶臭是各种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能损害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使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迄今凭人的嗅觉就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就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几十种。恶臭物质分布很广,影响范围大,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公害。发臭和它的分子结构有关,如两个烷基同硫结合时,就会变成二甲基硫(CH3)2S和甲基乙基硫(CH3·C2H5S)等带有异臭的硫醚。若再改变某些化合物分子结构中S的位置,其臭味的性质也会改变。各种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硫(=S)、巯基(-SH)和硫氰基(-SCN),是形成恶臭的原子团,通称为“发臭团”。另有一些有机物如苯酚(C6H5OH)、甲醛(HCHO)、丙酮(C2H6C=O)和酪酸(C3H7-COOH)等,其分子结构虽不含硫,但含有羟基、醛基、羰基和羧基,也散发各种臭味,起“发臭团”的作用。恶臭危害主要有六个方面:①危害呼吸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即所谓“闭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②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出现脉搏和血压的变化。③危害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④危害内分泌系统。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⑤危害神经系统。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脱失、嗅觉疲劳等障碍。“久闻而不知其臭”,使嗅觉丧失了第一道防御功能,但脑神经仍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⑥对精神的影响。恶臭使人精神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减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高浓度恶臭物质的突然袭击,有时会把人当场熏倒,造成事故。
传统处理恶臭气体的方法,有氧化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低压汞灯分解法等,但均存在二次污染、处理效果不佳等缺陷,化学氧化法:利用氧化剂氧化恶臭物质的方法,适用于中、低浓度恶臭气体的处理处理效率高,但需要氧化剂,处理费用高;活性炭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去除恶臭气体中恶臭物质适用于低浓度的、高净化要求的恶臭气体,可处理多组分的恶臭气体,处理效率高。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脱臭剂的主要成分为亚铁盐,有的还加入了脱臭催化剂如L-抗坏血酸等。其脱臭机理是L-抗坏血酸能维持亚铁离子的活性,与氨形成配位体、与硫形成铁-硫化合物。这类脱臭剂对氨、硫化氢、硫醇等有良好除臭效果,而且价格低,使用安全可靠,可用于化学品仓库、冷藏库、禽畜场、屠宰场、厕所除臭。除去小分子的环芳烃及农药残留,同时破坏色素
臭和味的强度等级
目前橙皮苷的提取工艺大致有以下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山;,未经李玉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6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