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发酵细胞蛋白的加工方法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25844.X | 申请日: | 2014-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3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年;张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J3/14 | 分类号: | A23J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 发酵 细胞 蛋白 加工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发酵细胞蛋白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的营养十分丰富,具有很好药效和食补作用,但就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其产品的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申请人(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10580225.4、名称为“一种制备银杏蛋白肽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是采取从银杏原料入手开辟银杏多肽制备新工艺,实现了产品概念的内在本质和技术创新,所制得的银杏糖肽、氨基酸平衡肽及银杏多肽,开拓了银杏利用新领域,也为开发特殊功能产品提供了新的产品资源。该发明的核心目的是将银杏蛋白粉酶解为易吸收的氨基酸、糖肽和多肽提升银杏制品的营养功效和吸收利用率。然而采用银杏蛋白粉利用生物发酵使不易消化吸收的银杏蛋白质转变成必需氨基酸,组成更平衡、容易消化吸收的菌体蛋白,目前还未见有相关的专利申请和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银杏蛋白粉发酵制备微生物发酵细胞蛋白,用多种微生物菌发酵,降解蛋白质成多肽或短肽,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繁殖,产生大量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菌体蛋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银杏发酵细胞蛋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取重量份银杏蛋白粉10份、麦芽汁5份混合拌匀,添加适量的水,使水含量为60-65%,调节pH为5.0-5.5,再次搅拌均匀后在1.0kg/cm2120℃下湿热灭菌30min,获得生产发酵固态培养基;
(2)将步骤(2)制得的发酵固态培养基加入重量份复合微生物发酵菌1.2份,搅拌均匀,装入不锈钢盘内,堆成3cm厚的料层,置于无菌培养室内,控制温度为30-33℃,通风量为0.8m3/min,固态通风培养65-72h,即得到银杏发酵细胞蛋白。
在上述步骤(2)之后继续以下步骤,制备银杏发酵细胞蛋白粉产品:
(3)将步骤(2)得到的银杏发酵细胞蛋白,在55℃-75℃条件下,干燥25-35小时,得干渣;
(4)将步骤(3)所得干渣冷却至室温、粉碎,粉碎后的银杏发酵细胞蛋白粉过230-300目筛,得到银杏发酵细胞蛋白粉产品;粗粒返回重新粉碎。
本发明涉及的银杏蛋白粉,是由申请人本公司(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的制成商品,具体产品涉及申请人于2013年11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10580225.4、名称为“一种制备银杏蛋白肽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发明内容中“银杏蛋白粉制备”,其方法是取成熟新鲜的银杏果,经脱壳后得果仁,将果仁放入100℃沸水中漂烫2min后,捞入50-60℃热水中,轻搓漂洗脱去内种皮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迅速浸没于含有0.5%的食盐0.25%的柠檬酸和0.1%的抗坏血酸水溶液中进行护色处理30min,捞出并沥干水分;然后将银杏果仁采用砂轮磨进行粗磨,粗磨时加入果仁重量的8倍含有0.3%食盐和0.2%柠檬酸的水溶液,磨成均匀的浆汁后,立即送入胶体磨中进行细磨,细磨15-25min,使磨浆成为均匀的乳状浆液,再将乳状浆液送入离心过滤机中进行离心过滤,得滤液,浆渣再加入其渣重量的2倍量的含有重量0.3%食盐和0.2%柠檬酸水溶液,再送入胶体磨细磨1次,经离心过滤后,将两次过滤的浆液合并,再用300目筛网过滤1次,浓缩、真空干燥得银杏粉,将银杏粉与纯净水按其重量比为1:20配料混合,充分搅拌,用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6-7.2之间,浸泡3h后,过滤,滤渣另作他用,取滤液以0.5moL/L盐酸调节pH值4-5之间,煮沸3h,静置沉淀,分离除去上层泡沫和溶液后,得沉淀物,再将沉淀物按重量加入5倍量的纯净水,搅匀,冷至38-45℃时,离心甩干得湿银杏蛋白,经真空干燥后得银杏蛋白粉。
本申请涉及的银杏蛋白粉引用了专利号为201310580225.4(公开号为CN103609831A)的中国发明专利的全文作为参考文献,该文献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中银杏蛋白粉的表述,它的全文内容均纳入本文进行参考,就好像是它的全文已经在本文中重复叙述过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5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胆固醇、富钾、富ALA鸡蛋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薯果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