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SiC功率器件的碳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5606.0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史晶晶;李诚瞻;刘国友;赵艳黎;周正东;高云斌;吴佳;杨勇雄;刘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伟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sic 功率 器件 保护膜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SiC功率器件的碳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SiC功率器件中的应用,属于SiC功率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SiC材料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从而使SiC器件与传统器件相比优势明显,一致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半导体器件。但是,SiC材料的一些独特性质也为其工艺制造技术带来了新的要求。由于SiC材料的杂质扩散系数较低,使得离子注入成为SiC器件选区掺杂的最佳办法。但是注入到SiC材料内部的杂质离子基本处于晶格间隙位置,为了让这些杂质离子替位到晶格点位置上,需要对离子注入后的SiC材料进行高温激活退火,退火温度对于N型杂质一般高于1400℃,P型为1600℃-1800℃。在这样高的退火温度下,SiC中的硅会挥发再沉积,导致退火后的晶圆表面出现台阶簇,使得晶圆表面形貌变差,从而严重影响器件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温激活退火时一般会在SiC晶圆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从而抑制硅的挥发和沉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保护层是碳保护膜,这是因为①碳与SiC不会在高温下发生反应;②碳保护膜具有一定硬度,有效抑制SiC中硅的析出;③高温激活退火之后,碳保护膜可以通过氧化等方法有效去除,不会对器件性能造成影响。
目前比较常用的碳保护膜形成方法是光刻胶碳化法。如专利CN 102386100B中记载:方法为首先将光刻胶旋涂在SiC晶圆上;之后利用烘箱烘焙带有光刻胶的SiC晶圆,使得光刻胶中的溶剂部分挥发;最后在高温炉中将带有光刻胶的SiC晶圆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得光刻胶中的有机物碳化形成碳膜。但由光刻胶形成的碳保护膜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光刻胶除了含有树脂、感光物质PAC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之外,还含有稳定剂、阻聚剂、粘度控制剂、染料及增塑剂等多种成分。上述成分中除了含有C、H、O元素之外,还可能含有N、P等元素甚至金属元素。也就是说光刻胶作为碳保护膜的成膜物质,其本身并不纯净,这导致形成的碳保护膜也不纯净。不纯的碳保护膜的保护作用将大打折扣,或者导致碳保护膜的重复性变差;而且一般的碳保护膜去除方法可能无法去除碳保护膜中的杂质,导致碳保护膜残留,从而严重影响器件性能及成品率;带有不纯净碳保护膜的SiC晶圆在高温激活退火过程中可能会对激活退火设备造成污染。
其次,光刻胶碳化形成的碳保护膜中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并不确定,这样的碳保护膜在经历1800℃的高温激活退火之后,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碳膜出现孔洞或裂纹,这将严重影响碳保护膜的保护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碳保护膜失去保护作用。
再次,光刻胶碳化形成碳保护膜的过程需要先经历烘焙使得光刻胶中的溶剂充分挥发,之后又需要在800-900℃的高温下处理5-10min,才能形成碳保护膜,其工艺复杂,形成的碳保护膜保护能力受工艺影响严重。
综上所述,光刻胶的不纯净性导致光刻胶碳化形成的碳保护膜保护效果差、难完全去除并且易污染激活退火设备;光刻胶碳化形成的碳保护膜中碳碳结合方式的不确定性导致碳保护膜的高温稳定性差,从而严重影响保护效果;另外,光刻胶碳化形成的碳保护膜工艺复杂,工艺实现难度大。
针对光刻胶碳化形成碳保护膜的上述缺点,本发明将碳纳米管作为成膜材料,得到高质量碳保护膜应用于SiC功率器件。该碳保护膜制备工艺简单,且具有较佳的保护效果,不污染设备且工艺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SiC功率器件的碳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碳保护膜的纯度高、高温稳定性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碳保护膜在SiC功率器件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高温激活退火过程中SiC晶圆的表面形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SiC功率器件的碳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置于酸液中加热,将得到的具有亲水性的碳纳米管置于水中进行超声分散,然后在SiC晶圆表面旋涂成膜,最后通过烘焙使溶剂完全挥发。
在本上下文中,术语“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维量子材料。其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主要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nm,直径一般为2~20n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为:
1)将碳纳米管在50℃~60℃的酸液中加热2~5h,对碳纳米管进行酸氧改性,得到具有亲水性的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5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