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铸件表面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3374.5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2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敬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泓光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铸件 表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的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铝合金铸件表面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的材料成本低,采用压铸的方法可以一步成型制造出公差小、形状复杂的零件,常用来代替铜、铜合金和钢铁材料制造的受力较小和形状较复杂的结构件和装饰件。因此,铝合金铸件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
铝合金铸件传统的电镀工艺流程为:镀前处理→镀铜打底→电镀,用传统的工艺电镀铝合金铸件,会出现镀铜后表面光亮,无起泡起皮现象,镀层容易起泡。
低毒的化学镀NiP,镀层厚度均匀,镀层性能优越,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较高的硬度,在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有较广泛的应用。化学镀NiP为均匀的非晶态结构,不存在晶界、位错、层错的缺陷,且基体结合致密,耐腐蚀性比电镀铬要好。但由于其沉积速率慢、镀层薄,表面容易产生针孔等缺陷。若镀层存在与基体相通的孔隙时,腐蚀介质渗人到镀层孔隙与基体金属接触,镀层将成为微孔电池的阴极,基体金属则构成这种电池的阳极而导致基体金属加速腐蚀。而TiO薄膜耐酸、耐碱,抗光腐蚀,为优良的耐腐蚀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铝合金铸件表面处理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铸件表面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合金铸件表面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铸件预处理:先将铝合金铸件表面用砂轮机械除锈,打磨平整,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酸活化;
(2)镀铜打底:采用无氰镀铜在铝合金铸件表面镀一层铜打底,镀完后水洗、酸活化、水洗,最后将铝合金铸件放入乙醇中浸泡20~30分钟;
(3)TiO薄膜的制备:混合钛酸丁酯、浓盐酸和蒸馏水,混合均匀,剧烈搅拌得到TiO溶胶溶液;将预处理的铸件样件取出,浸入TiO溶胶溶液中,制得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
(4)化学镀镍:将化学镀镍的镀液pH值调整为8.0~9.0,将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浸入镀液中进行化学镀处理,然后水洗、酸活化、水洗;
(5)电镀:将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进行后续电镀处理,所述后续电镀处理步骤为将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依次进行硫酸盐镀铜、硫酸盐镀半光泽镍、硫酸盐镀光泽镍。
化学镀镍时镀液温度保持在40~60℃,化学镀镍的施镀时间为15~25min。
镀铜打底时电流密度为2.5~3.0 A/dm2,镀铜打底的电镀时间为5~ 20min。
酸活化均为稀硫酸活化,硫酸的体积浓度为5%~8%。
所述TiO薄膜的制备过程在设置为400℃的马弗炉内进行,所述TiO溶胶的制备过程后所得的TiO溶胶溶液为半透明状态。
本发明的优点:与现有的铝合金铸件表面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工艺改善了铝合金铸件的耐腐蚀性,而且较大地提高了沉积速率,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情况下,还节约了能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铝合金铸件表面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铸件预处理:先将铝合金铸件表面用砂轮机械除锈,打磨平整,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酸活化;
(2)镀铜打底:采用无氰镀铜在铝合金铸件表面镀一层铜打底,镀完后水洗、酸活化、水洗,最后将铝合金铸件放入乙醇中浸泡30分钟;
(3)TiO薄膜的制备:混合钛酸丁酯、浓盐酸和蒸馏水,混合均匀,剧烈搅拌得到TiO溶胶溶液;将预处理的铸件样件取出,浸入TiO溶胶溶液中,制得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
(4)化学镀镍:将化学镀镍的镀液pH值调整为9.0,将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浸入镀液中进行化学镀处理,然后水洗、酸活化、水洗;
(5)电镀:将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进行后续电镀处理,所述后续电镀处理步骤为将涂有TiO薄膜的铝合金铸件依次进行硫酸盐镀铜、硫酸盐镀半光泽镍、硫酸盐镀光泽镍。
化学镀镍时镀液温度保持在60℃,化学镀镍的施镀时间为 20min。
镀铜打底时电流密度为3.0 A/dm2,镀铜打底的电镀时间为20min。
酸活化均为稀硫酸活化,硫酸的体积浓度为6%。
所述TiO薄膜的制备过程在设置为400℃的马弗炉内进行,所述TiO溶胶的制备过程后所得的TiO溶胶溶液为半透明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泓光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泓光网络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3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