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0747.5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8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同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减震 支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配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列车减震支架(6197-CL-03/04)系列的产品,材料的厚度3mm,锥度11°±0.15°,属于需要加工成型的深锥形件。目前对于列车减震支架的加工工艺为旋转碾压和压铸工艺,压铸工艺为:采用型腔压铸工艺成型,后经内外面车削,最后侧面钻孔加工;旋转碾压工艺为:采用板料剪切,后经过旋压加工,再经车削最后侧面冲孔。存在以下缺陷:1)、采用型腔压铸,工作过程繁琐,工作环境差,极易造成材料内部组织缺陷,列车减震支架内外表面也需要后道精加工;2)、采用旋转碾压工艺需要使用专用设备,加工成本高;旋压速度较慢,生产周期长,表面有旋压痕迹需要后道加工。
若采用一般的冷冲压工艺,深锥形件变形程度大,只靠坯料及凸模接触的局部面积传递力,极易引起坯料过度变薄以至破裂且侧面下部靠大径处极易起皱,加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板材落料,将板材加工至设计尺寸;
B)、第一次拉伸,将列车减震支架从板材拉伸为带压边直筒形;
C)、反向拉伸;
D)、第二次拉伸;
E)、整体锥面拉伸;
F)、侧面冲孔。
所述的反向拉伸,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在YL28-150压机的上模板向下依次安装上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凸模A;
B)、在YL28-150压机的下模板向上依次安装下模垫板、凹模垫套、凹模A;
C)、将第一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开口向下放置在凹模A上,并靠凹模A内的定位销定位;
D)、压机的上模板向下运动,带动凸模A下压第一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并沿着凹模A的内壁向下压延,凹模A与凸模A间留有1.05倍材料厚度的间隙,同时凸模A推动列车减震支架的料板一起下降,当列车减震支架全部压入凹模A内,压机的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接触,反向拉伸结束,凸模A回程,列车减震支架在凹模A的台阶处靠自身回弹留在凹模A内,最后顶料板顶出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
所述的第二次拉伸,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在YL28-150压机的上模板向下依次安装上模垫板、凹模垫、凹模B;
B)、在YL28-150压机的下模板向上依次安装下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凸模B;
C)、将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开口向下放置在凸模B上,凸模B顶部与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有hs=10±1mm的距离,靠凸模B外形粗定位;
D)、压机顶缸力先调整至4~4.5Mpa,上模板向下运动,带动凹模B下压,靠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及凹模B的锥面自动定心,确保能靠顶缸力支撑下,顶料板先让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缩径,缩径量由hs控制,能确保产品表面不起皱;
E)、凹模B继续向下,靠静止的凸模B将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顶入凹模B的腔体内,压入的锥面尺寸H2为列车减震支架高度的三分之二,压机的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接触,第二次拉伸结束;凹模B回程,靠压缩聚氨酯橡胶及上顶料杆留在下凸模上,由下顶料板上行完成卸料。
所述的整体锥面拉伸,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更换下模板上的凸模固定板、凸模C,凸模C自动定心;
B)、将第二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开口向下放置在凸模C上,靠凸模C外形粗定位;
C)、压机顶缸力先调整至4~4.5Mpa,上模板向下运动,带动凹模B下压,靠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及凹模B的锥面自动定心,确保能靠顶缸力支撑下,顶料板先让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缩径;
D)、凹模B继续向下,靠静止的凸模C将第二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全部压入凹模B内,压机的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接触,整体锥面拉伸结束;凹模B回程,靠压缩聚氨酯橡胶及上顶料杆留在下凸模上,由下顶料板上行完成卸料。
所述的反向拉伸加工后,列车减震支架的锥面尺寸H1为列车减震支架高度的25%~35%。
本发明采用正反拉伸及直面与锥面相结合的方法,生产周期短,产品内外形状完全由模具型腔控制,尺寸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企业自身降本节资创效的目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同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同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07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