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0747.5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8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同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减震 支架 加工 工艺 | ||
1.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板材落料,将板材加工至设计尺寸;
B)、第一次拉伸,将列车减震支架(1)从板材拉伸为带压边直筒形;
C)、反向拉伸;
D)、第二次拉伸;
E)、整体锥面拉伸;
F)、侧面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拉伸,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在YL28-150压机的上模板向下依次安装上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凸模A(3);
、在YL28-150压机的下模板向上依次安装下模垫板、凹模垫套、凹模A(2);
、将第一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开口向下放置在凹模A(2)上,并靠凹模A(2)内的定位销定位;
、压机的上模板向下运动,带动凸模A(3)下压第一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并沿着凹模A(2)的内壁向下压延,凹模A(2)与凸模A(3)间留有1.05倍材料厚度的间隙,同时凸模A(3)推动列车减震支架(1)的料板一起下降,当列车减震支架(1)全部压入凹模A(2)内,压机的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接触,反向拉伸结束,凸模A(3)回程,列车减震支架(1)在凹模A(2)的台阶处靠自身回弹留在凹模A(2)内,最后顶料板顶出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次拉伸,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在YL28-150压机的上模板向下依次安装上模垫板、凹模垫、凹模B(5);
B)、在YL28-150压机的下模板向上依次安装下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凸模B(6);
C)、将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开口向下放置在凸模B(6)上,凸模B(6)顶部与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有hs=10±1mm的距离,靠凸模B(6)外形粗定位;
D)、压机顶缸力先调整至4~4.5Mpa,上模板向下运动,带动凹模B(5)下压,靠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及凹模B(5)的锥面自动定心,确保能靠顶缸力支撑下,顶料板先让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缩径,缩径量由hs控制,能确保产品表面不起皱;
E)、凹模B(5)继续向下,靠静止的凸模B(6)将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顶入凹模B(5)的腔体内,压入的锥面尺寸H2(7)为列车减震支架(1)高度的三分之二,压机的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接触,第二次拉伸结束;凹模B(5)回程,靠压缩聚氨酯橡胶及上顶料杆留在下凸模上,由下顶料板上行完成卸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体锥面拉伸,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A)、更换下模板上的凸模固定板、凸模C(7),凸模C(7)自动定心;
B)、将第二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开口向下放置在凸模C(7)上,靠凸模C(7)外形粗定位;
C)、压机顶缸力先调整至4~4.5Mpa,上模板向下运动,带动凹模B(5)下压,靠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及凹模B(5)的锥面自动定心,确保能靠顶缸力支撑下,顶料板先让反向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缩径;
D)、凹模B(5)继续向下,靠静止的凸模C(7)将第二次拉伸后的列车减震支架(1)全部压入凹模B(5)内,压机的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接触,整体锥面拉伸结束;凹模B(5)回程,靠压缩聚氨酯橡胶及上顶料杆留在下凸模上,由下顶料板上行完成卸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车减震支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拉伸加工后,列车减震支架(1)的锥面尺寸H1(4)为列车减震支架(1)高度的2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同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同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07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