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麝香解痛膏的质量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82394.0 | 申请日: | 2014-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2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铃;金汉台;何厚洪;印晓红;陈卿;姚建标;王建方;闵会;胡江宁;吕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恩贝中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肖承云 |
| 地址: | 3234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麝香 解痛膏 质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和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麝香解痛膏的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麝香解痛膏具有活血、散寒、止痛等功效,具有活血、散寒、止痛功效,用于扭挫伤,关节酸痛等广泛用于扭挫伤,关节酸痛等。
制法:依据处方取以上十三味药中的生附子、丁香、石菖蒲、红花、徐长卿、大黄、甘松、川芎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5(20℃)的流浸膏;取麝香用乙醚浸渍二次,每次用乙醚18ml浸渍48小时,再用乙醚-乙醇(1:2)混合液15ml,浸渍48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取橡胶1750g、氧化锌1900g、松香1500g、凡士林150g、羊毛脂250g、液状石蜡50g及汽油适量,制成基质,加入上述制备的流浸膏、浸出液和冰片、樟脑、薄荷油、桂皮醛及二甲基亚砜50g,搅匀,滤过,静置24~48小时,涂膏,干燥,卷轴,切段,盖衬,切片,即得。
目前麝香解痛膏尚无法定的质量检测标准,市场上对于麝香解痛膏的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依据企业在药品注册时报批的质量控制标准来执行,适用性较差。已公开的麝香解痛膏文献大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解痛膏中的樟脑、冰片、桂皮醛等成分,也有文献增加了薄荷脑、丁香酚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指标。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处方中作为君药,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系多种急救药及有效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麝香酮作为麝香的活性成分,是麝香的芳香气味主要来源,据研究,由于麝香酮的含量与麝香的用量直接相关,因此可将麝香酮的含量作为麝香或其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指标,如中国药典对麝香的质量控制方法规定如下:采用无水乙醇溶解麝香,然后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酮的含量。另外,也有文献报道使用石油醚、乙醚等提取麝香酮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或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麝香酮含量。故关注麝香解痛膏中麝香的含量控制问题,是确保麝香解痛膏发挥药物疗效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
文献《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栓心脉宁片中的冰片和麝香酮的含量》(王琤帅,郑篮君,马安宇.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8):1807-1809.),公开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栓心脉宁片中冰片和麝香酮的含量,步骤如下: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冰片和麝香酮成分,Agilent DB-Wax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柱温140℃,维持10min,以20℃/min升温至200℃,并维持10min;载气为氮气,流速2.5ml/min;分流进样,分流比1:1,进样量1μL;实验结果显示冰片的含量为0.1967-0.2015mg/g,麝香酮含量为0.03835-0.03986mg/g。该技术方案测定的血栓心脉宁片属于含高纯度的麝香提取物(包括麝香酮)的口服制剂,而且该制剂将麝香磨细粉直接入药,故麝香酮在成品药物中的含量较高,入药后也基本比较稳定;但该技术方案的缺陷之处在于:并不适用于对贴膏剂中的麝香进行含量测定。因为,贴膏剂中的麝香含量极低,如麝香在麝香解痛膏处方中的投药量占中药材投药量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且麝香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在制备中或者成药的贮藏中都因易于挥发而损失药量,可以说,目前市售的麝香解痛膏中均仅含痕量的麝香酮,使用该方法难以检测。
文献《麝香止痛膏主要成分的分析》(李晓光,丁一,成桂红等.中成药,2003,25(10):795-797.)公开了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静置提取,以正十四烷为内标物,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止痛膏中的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桂皮醛、丁香酚和麝香酮,但实验结果表明“在市售的3种麝香止痛膏中均没有检测到桂皮醛和麝香酮”(见文献“3讨论”部分的最后一段内容)。文献《麝香止痛膏主要成分的分析》(谢晓燕.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181-181.)公开了与上述李晓光这篇文献完全相同的实验方法(文章内容基本相同),结合文献中“2.4稳定性试验、2.5重复性试验、3讨论”可推知:该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冰片、薄荷脑和樟脑等,并不能有效测定麝香酮的含量。因此,上述两篇文献的气相色谱法均无法有效检测麝香止痛膏中的麝香酮含量,也进一步证明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贴膏剂因麝香酮痕量而难以检测的技术难题。
另外,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因采用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度不能达到要求,故将麝香酮进行衍生化反应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提高麝香酮与其他杂质的分离度。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麝香酮单一成分的测定,不适合与挥发性成分等一起进行多组分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恩贝中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恩贝中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2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