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聚酰胺触变防沉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4199.3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3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龙;巴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隆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48 | 分类号: | C08G69/48;C09D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酰胺 触变防沉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油墨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聚酰胺触变防沉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控制液态体系的流变,通常使用例如二氧化硅、氢化蓖麻油、有机改性的膨润土和聚酰胺蜡。在聚酰胺和聚酰胺脂领域中,存在大量专利,例如DE 69523221, EP 0239419,US 5510452l等。也有如EP 0509202和DE 69704691中所述,也使用改性的膨润土与聚酰胺的组合。
以上技术通常是粉料或浆料,然而粉料或浆料必须利用溶剂并施加剪切力将其转化成半成品,或利用特殊的温度控制将其引入液态涂料体系。除非所需的温度难以控制,工艺复杂,温度一旦过高或者过低制得的成品涂料体系均会产生颗粒,导致涂料产品缺陷。从而使制得的透明涂料中出现消光和不透明,并且这些涂料不能用于水性体系,应用范围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性聚酰胺触变防沉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主要作为涂料的防沉剂使用,能够较好地平衡涂膜的抗流挂性与流平性,可赋矛涂料体系较高的触变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增稠、防沉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涂料中颜、填料的沉淀,可广泛应用于水性系统涂料中,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性聚酰胺触变防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第一步、先将二元酸、带羟基的有机酸和二元胺共聚, 得到含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预聚物;
第二步、酸化:将含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预聚物和酸化剂进行二元共聚反应,得到含羧基的聚酰胺,所述酸化剂为二元酸或者酸酐;
第三步、将含羧基的聚酰胺与碱中和,即得到水性聚酰胺触变防沉剂。进一步地,将步骤二制得的含羧基的聚酰胺加入一定量的碱中和,当产物能够溶于水中反应完毕。具体地,含羧基的聚酰胺与碱的摩尔比为1:0.5~1。
其中,所述第一步,具体为:将干燥好的二元胺、二元酸和带羟基的有机酸加入三口烧瓶中,二元胺与带羟基的有机酸的摩尔比为0.5-0.96:1,二元酸和带羟基的有机酸的摩尔比为0.1-5:1,然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和催化剂,在70-160℃下预聚1-3h,得到含羟基的聚酰胺预聚物,再真空脱去水,制得含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预聚物;所述溶剂为DMF或NMP,所述催化剂为吡啶、亚磷酸三苯酯、咪唑或苯基次磷酸。
其中,所述溶剂的添加量为含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预聚物总质量的10-50%,所述催化剂的添加量为含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预聚物总质量的3-6‰。
其中,所述第二步,具体为:将第一步制得的含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预聚物的反应体系降温至50℃,加入酸化剂和酸化催化剂,当酸化剂为酸酐时,将反应体系升温至60-90℃反应2-4h;当酸化剂为二元酸时,则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80℃进行反应脱水,反应时间为3-6h,反应充分后,降温至室温,得到含羧基的聚酰胺;所述酸化催化剂为吡啶、N-甲基吡啶、钛酸四丁酯、亚磷酸三苯酯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其中,所述第一步中,共聚反应的温度为70-160℃,反应时间是1-3h;所述第二步中,脱水阶段的反应压力0.1MPa,所述酸化的反应温度为50-190℃,反应时间为1-6h;所述第三步中,碱中和温度为30-50℃,反应时间1-2h。
其中,所述酸酐为均苯四甲酸酐、苯酐和顺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二元酸为己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壬二酸、癸二酸、戊二酸、丁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二元胺为癸二胺、己二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丙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聚氧乙烯二胺、丁二胺、戊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带羟基的有机酸为苹果酸、二羟甲基丙酸、十二羟基硬脂酸、羟基乙酸、对羟基苯甲酸、柠檬酸、酒石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碱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乙烯二胺、四乙烯三胺、多乙撑多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乙醇胺等有类似结构的水溶性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隆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隆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4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