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H-In203 陶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7595.5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8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花;余大斌;王燕;王峰;冯玥玥;王自荣;袁忠才;赵大鹏;甘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5/01 | 分类号: | C04B35/01;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0037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in sub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相氧化铟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H-In2O3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铟(In2O3)是一种新的n型透明半导体功能材料,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较小的电阻率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光电领域、气体传感器、催化剂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In2O3颗粒尺寸达纳米级别时除具有以上功能外,还具备了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在半导体材料中,In2O3作为具有高导电性和可见光透过率的重要功能材料而被深入研究了几十年,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和气体感受器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发展多种In2O3的制备技术,如: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集法、直流电磁溅射法等。然而,各种制备方法所得的In2O3产品,包括其粉体材料、纳米材料以及薄膜材料主要都是立方相(低压相),而其刚玉结构的介稳相只有很少的特殊方法才能制备。介稳相刚玉结构的In2O3亦称高压相In2O3(简称为H-In2O3),其是在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下通过相变的方法制备。自Shannon et al发现在高压条件下其立方相In2O3可转变成刚玉结构的H-In2O3以后,Prewitt et al在65kbars和1100℃制得H-In2O3,Atou et al在15-25GPa条件下电击诱导制备H-In2O3。除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而外,H-In2O3比其低压相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表明它在更大的温度范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目前普遍报道的合成H-In2O3的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液相-固相生成机理实现的,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在极端条件下(高于1400℃)进行。
发明内容
基本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米H-In2O3陶瓷的制备方法,反应要求低,节能环保,而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纳米H-In2O3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InCl3·4H2O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待InCl3·4H2O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乙二胺,接着搅拌均匀,将所述反应釜密封后,置于烘箱中保温20-30h,烘箱保温温度为160-200℃,然后将所述反应釜取出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洗涤所述反应釜内壁得到混合物料,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然后将洗涤后的滤饼干燥得到前驱物;
S2、将S1制得的前驱物置于反应容器中,将装有前驱物的反应容器置于反应炉中保温0.8-1.2h得到H-In2O3纳米晶体,反应炉温度为300-500℃;
S3、将S2制得的H-In2O3纳米晶体置于反应炉中保温保压1-3h得到纳米H-In2O3陶瓷,反应炉中温度为700-1000℃,反应炉中压力为40-70MPa。
优选地,S1中,InCl3·4H2O和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1-4,去离子水和乙二胺的体积比为1-4: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7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