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性能好双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31338.4 | 申请日: | 2014-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唐仕川;宋世远;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加州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M141/08;C10N30/06;C10N30/10;C10N40/25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 |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性能 燃料 发动机 专用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具体涉及一种抗氧化性能好双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背景技术
双燃料发动机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燃料,其发热值很高,尾气排放温度高达 480℃,比普通的内燃机油的温度高出 180℃-200℃,发动机燃烧温度高,导致润滑油蒸发损失大,NOx 含量过高,内燃机油极易使 NOx 发生氧化或硝基化,增加油泥和积炭,从而加速发动机磨损、润滑油变质老化;并且,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自身无润滑作用,因此,要求内燃机油的灰分要适中,使沉积在气门与气门座上的灰分起润滑作用,灰分过低,起不到润滑作用,易导致进气阀、排气阀及阀座磨损,灰分太高,会引起发动机早期点火及火花塞污染,影响发动机功率,在发动机表面生成坚硬沉积物,积炭过多,气门熔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氧化性能好双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氧化性能好双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份:基础油 50-63 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1.5-3.8 份,聚乙烯醚1-7 份,聚α-烯烃11-18 份,高碱值合成磺酸钙10-20 份,烷基苯磺酸钙 1-3 份,硫磷丁辛基锌盐1-3 份,碱值大于300mgKOH/g的水杨酸盐2-5份,三亚油酸甘油酯4-8 份,三甲癸烷 1-5 份,硫化烷基酚钙 3-8 份,烷基苯磺酸钙 1-6 份,苯乙酮 5-9 份,甘油10-16 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6-10 份,改性聚硅氧烷 4-6 份 ,复合抗氧剂0.7-2.5份,含有苯并三唑或者噻二唑的金属减活剂1-3份。
作为优化,所述复合抗氧剂由0.5-1.5份的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和0. 2-1.0份的硫代酚酯型抗氧剂组成;
所述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的结构式为 :
其中 R1、R2 各自为 H 或者C1-C12烷基;
所述硫代酚酯型抗氧剂的结构式为:
其中 R3、R4 各自为 H 或者C1-C12烷基,m、n 为 0、1 或 2。加入由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二烷基二苯胺组成的复合抗氧剂,增强了润滑油的抗氧化变质能力,通过吸收自由基和分解过氧化物的形式,阻断混合物氧化衰变进程,从而起到提高润滑油使用寿命的作用。该复合抗氧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将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和硫代酚酯型抗氧剂按需要的比例加到调和容器中,常压下加热到60-90℃,搅拌1-2小时即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选用的原料具有极强的配伍合理性,使双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灰分适中,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高碱值防酸化性、抗磨损性,有效的降低了润滑油的蒸发损失量,改善了以往润滑油对发动机造成的磨损,从而增加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润滑油变质老化快的问题,延长了润滑油的换油周期,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同时,复合氧化剂的加入,还大大提高了该润滑油的抗氧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抗氧化性能好双燃料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包括基础油 5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1.5份,聚乙烯醚 1份,聚α-烯烃 11份,高碱值合成磺酸钙10份,烷基苯磺酸钙1份,硫磷丁辛基锌盐1份,碱值大于300mgKOH/g的水杨酸盐2份,三亚油酸甘油酯4 份,三甲癸烷 1份,硫化烷基酚钙 3份,烷基苯磺酸钙 1份,苯乙酮 5份,甘油1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6-份,改性聚硅氧烷 4份 ,复合抗氧剂0.7份(复合抗氧剂由0.5份的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和0.2份的硫代酚酯型抗氧剂组成),含有苯并三唑或者噻二唑的金属减活剂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加州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加州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1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