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中的真空清除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0120.7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E·卢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B60T17/02;F02D9/02;F02D9/08;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中的 真空 清除 | ||
本申请涉及混合动力车辆中的真空清除。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方法包含,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移动的同时并且在不存在燃料被引导到发动机的情况下,引导发动机进气空气通过排出器,以便独立于制动助力器真空向制动助力器供应真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向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系统中的真空消耗装置供应真空。
背景技术
车辆发动机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被耦接至发动机的进气空气通道的吸气器,以便利用发动机空气流来产生由各种真空致动的装置(诸如,制动助力器)使用的真空。吸气器(其可以被可替代地称为排出器、文丘里泵、喷射泵和引射器)是能够提供低成本真空生成的被动装置,其中能够利用控制通过吸气器的动力空气流率的流量调节阀来控制在吸气器处产生的真空量。例如,当被包括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时,吸气器可以利用要不然会损失到节流的能量来产生真空,并且产生的真空可以在真空动力装置(诸如,制动助力器)中使用。
Cunningham(美国专利申请2012/0285421)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发动机真空生成的方法,其中当发动机正运行时、燃料正被供应到发动机时以及真空致动的装置的真空水平低于阈值水平时,在发动机节气门关闭并且排出器阀关闭的同时经由发动机进气歧管向真空致动的装置供应真空。此外,当真空致动的装置的真空水平超过阈值水平时,通过引导发动机进气空气通过排出器而经由发动机进气歧管且经由排出器向真空致动的装置供应真空。
本发明人在此已经认识到上述常规方案的潜在问题。即,当真空致动的装置的真空水平低于阈值水平时在向真空致动的装置供应真空时关闭节气门会不利于燃料经济性、发动机排放、NVH、车辆驾驶性能、车辆可操作性等。此外,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系统的怠速期间,发动机与推进系统分离,并且因此常规方法不能在燃料没有被供应到发动机时解决向真空致动的装置供应真空。此外,即使当制动踏板没有被完全下压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也可以保持静止。因此,在怠速的同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操作者会晃动制动踏板,这能够耗尽制动助力器真空。由于发动机在怠速期间关闭,所以通常通过自动执行发动机上拉来存储制动助力器真空,以便可以向真空致动的装置供应进气歧管真空。以此方式,晃动制动致动器会不利于整体燃料经济性。
发明内容
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案是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正移动的同时且在不存在被引导到发动机的燃料的情况下,引导发动机进气空气通过排出器,以便独立于制动助力器真空向制动助力器供应真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包括当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大于阈值进气歧管真空时的第二状况期间,引导发动机进气空气通过排出器,以便独立于制动助力器真空从制动助力器汲取真空。此外,在第一状况期间,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正移动的同时且在不存在被引导到发动机的燃料的情况下,引导发动机进气空气通过排出器,以便独立于制动助力器真空向制动助力器供应真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系统的方法可以包括,独立于真空贮存器的真空水平,在仅利用马达扭矩推进混合动力车辆系统时的状况期间,打开被流体地耦接至排出器的阀,一旦打开所述阀,则真空从排出器被汲取到真空贮存器。
例如,即使当制动助力器真空大于阈值制动助力器真空时并且不仅当制动助力器真空小于阈值制动助力器真空时,通过独立于制动助力器真空向制动助力器供应真空,制动助力器真空大于阈值制动助力器真空水平的时间长度得以增加。以此方式,相比于常规的方法和系统,上述实施例至少实现了降低发动机上拉(pull-up)的频率的技术效果,由此改善了整体燃料经济性。
应当理解,提供以上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被进一步描述。这并不意味着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基本特征,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被紧随具体实施方式之后的权利要求唯一地限定。此外,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上面或在本公开的任何部分中提及的任何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0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