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写入速度低静态功耗抗单粒子翻转的SRAM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2195.2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和;曾云霖;段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1C11/413 | 分类号: | G11C11/41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写入 速度 静态 功耗 粒子 翻转 sram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SRAM单元,具体涉及一种高写入速度低静态功耗抗单粒子翻转的SRAM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频率也不断加快,集成电路的关键尺寸不断减小,器件敏感结点临界电荷也随之减小,单粒子效应引起的软错误将更加显著。和组合逻辑电路相比,存储器和锁存器更容易受到单粒子翻转的影响。对于应用于特殊领域(航天航空、军事等)的存储芯片来说,有必要对存储单元采取抗辐照加固措施。高性能的存储单元应该具有临界电荷大,读写速度快,翻转恢复时间短,功耗低的特点。Jahinuzzaman发表的(Jahinuzzaman S M,Rennie D J,Sachdev M.A soft error tolerant 10T SRAM bit-cell with differential read capability[J].Nuclear 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2009,56(6):3768-3773.)[1]中提到的Quatro-10T单元静态功耗和静态噪声容限高的特点,但是写入延迟较大,并且存储节点对不同电平的翻转恢复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存储节点难以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中恢复,控制节点难以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中恢复。Whitaker发表的(S.Whitaker,J.Canaris and K.Liu,“SEU Hardened Memory Cells for a CCSDS Reed Solomon Encoder,”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vol.38,No.6,pp.1471-1477,Dec.1991.)[2]中提到的WHIT单元具有很好的单粒子翻转稳定性,但是电路中存在DC通路,静态功耗非常大。Zhang发表的(Guohe Zhang,Jun Shao,Feng Liang and Dongxuan Bao,“A novel single event upset hardened CMOS SRAM cell,”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Vol.9,No,3,140-145,2012.)[3]中提到的存储单元,具有恢复时间短的优点,但写入时间较长,面积花费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写入速度低静态功耗抗单粒子翻转的SRAM单元,该SRAM单元写入时间短,并且恢复时间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高写入速度低静态功耗抗单粒子翻转的SRAM单元包括脉冲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第一存储节点、第二存储节点、第一控制节点、第二控制节点、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及电源VDD;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二控制节点及第一控制节点相连接,第一PMOS管的源极及衬底与电源VDD相连接;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一控制节点及第二控制节点相连接,第二PMOS管的源极及衬底与电源VDD相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一控制节点及第五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第三PMOS管的源极及衬底与电源VDD相连接;
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二控制节点及第六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第四PMOS管的源极及衬底与电源VDD相连接;
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接地,第五PMOS管的漏极及衬底分别与第一存储节点及电源VDD相连接;
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接地,第六PMOS管的漏极及衬底分别与第二存储节点及电源VDD相连接;
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二存储节点及第一存储节点相连接,第一NMOS管的源极及衬底接地;
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一存储节点及第二存储节点相连接,第二NMOS管的源极及衬底接地;
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一存储节点及第一控制节点相连接,第三NMOS管的源极及衬底接地;
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二存储节点及第二控制节点相连接,第四NMOS管的源极及衬底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工况下液态重金属氧浓度控制固液交换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