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嵌入式锗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7459.1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9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鲍宇;周军;朱亚丹;曾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持续发展,芯片上将集成更多器件,芯片也将采用更快的速度。在这些要求的推进下,器件的几何尺寸将不断缩小,在芯片的制造工艺中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目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已经发展到纳米级别,同时常规器件的制备工艺逐渐成熟。
在半导体器件CMOS沟道区域施加应力可以提高CMOS载流子的迁移率。在制备CMOS的过程中,在CMOS的源漏区进行外延锗硅(e-SiGe)以对衬底的沟道处施加压应力(即采用嵌入式硅锗技术来通过嵌入式的硅锗形成源区或漏区,从而对沟道区施加应力),使PMOS性能提高,并且对于PMOS,e-SiGe技术是使沟道所受应力提升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SiGe越接近沟道就越能施加大的应力,使得PMOS的性能获得更大的提升,为此,现有技术中设计了多种工艺方法及流程,例如N.Yasutake等人的论文“A High Performance pMOSFET with Two-step Recessed SiGe-S/D Structure for 32nm node and Beyond”(Solid-State Device Research Conference,2006,Proceeding of the36th European,IEEE,pp.77~80)中公开了一种两级凹进式锗硅(SiGe)的源极/漏极结构,其极大地改善了PMOS器件的短沟道效应和源极/漏极电阻问题,并且实现了多于80%的电流增大。从该论文中可知,SiGe与沟道的接近程度对于增大沟道应变和实现高性能PMOS器件而言是主导参数,并且对于减小源漏扩展区(SDE)电阻而言也是关键参数。然而,对于现有的两级凹进式SiGe的源极/漏极结构,如图1所示,从栅极101的边缘到SiGe顶端的距离由偏移间隔件102的宽度限定,这限制了SiGe与沟道的接近程度。
鉴于上述问题,期望提出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制造方法以使得作为源极/漏极结构的SiGe与栅极边缘尽可能地接近,从而实现更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制造方法,能够使得作为源极/漏极结构的SiGe与栅极边缘尽可能地接近,从而实现更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栅极介电层、栅极以及围绕在栅极和栅极介电层的两侧的第一侧墙;
以所述栅极和第一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源/漏区以形成第一凹槽;
在第一凹槽中填充第一锗硅,所述第一锗硅的上表面不低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表面;
在所述第一锗硅上形成围绕所述第一侧墙的第二侧墙;
以所述第二侧墙、第一侧墙和栅极为掩膜,刻蚀未被第二侧墙覆盖的第一锗硅和半导体衬底以形成第二凹槽;
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填充第二锗硅,所述第一锗硅和第二锗硅的锗浓度不同。
进一步的,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埃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最大深度大于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最大深度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锗硅和第二锗硅的上表面齐平或成阶梯状。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外延生长第二锗硅的步骤之前或之后,去除所述第二侧墙。
进一步的,在形成第一凹槽之后和/或形成第二凹槽之后,还包括:热处理所述半导体衬底,和/或,氧化处理所述半导体衬底并去除形成的氧化层。
进一步的,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600℃~1000℃,采用的工艺气体为氢气或惰性气体;所述氧化处理为炉管氧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纯硅衬底或者绝缘体上硅衬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包括:
半导体衬底,
依次形成于半导体衬底上的栅极介电层、栅极以及围绕所述栅极的侧墙,
嵌入在栅极至少一侧的半导体衬底中且横向排列、锗浓度不同的第一锗硅和第二锗硅,第一锗硅和第二锗硅的底部呈阶梯状,用于形成PMOS器件的源/漏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锗硅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锗硅的厚度大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7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