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遥操开启水下机器人设备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93439.7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0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庆;李德隆;刘大勇;许以军;郭海亮;郭建华;马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5J9/18 | 分类号: | B25J9/18;B63C11/5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 地址: | 11001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开启 水下 机器人 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远程无线操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线遥操 开启水下机器人设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水下机器人开启或关闭设备,都需将水下机器人拉上岸基, 再插脐带缆去开启或关闭内部携带的设备,这样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1工作 繁琐,每次开启、关闭设备都需要将水下机器人拉到岸基,然后人工插脐带缆 去开启或关闭内部的设备;2频繁插拔脐带缆,易破坏脐带缆端口密封性,使 其水密性变差;3某些情况下,要求水下机器人在水中作业时,会有按照命令到 达指定位置开启或关闭内部设备的情况,这种情况脐带缆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功耗,可在线下载更新程序的无 线遥操开启和关闭水下机器人内部设备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满足以下要求:1不 需要将水下机器人拉到岸基,再插脐带缆去开启或关闭内部的设备;2只需要 将无线电天线露出水面,接收外界控制信息,就能够达到开启或关闭内部设备 的目的,这样易于维护,且水密性好;3在无线电波的接收范围3000米-5000米 内,都可以任意开启或关闭水下机器人内的设备;4该装置还可以通过无线电 反馈相应动作信息,确认执行动作信息的正确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遥操开启水下机器 人设备的装置,光耦隔离驱动电路连接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I/O控制 信号,将控制信号经过隔离放大后,控制水下机器人设备的开启或关闭;
隔离式DC-DC电源转换器一端连接控制模块,为控制模块供电;另一端连 接光耦隔离驱动电路,给光耦隔离驱动电路提供输出驱动电压;
CAN通信电路连接控制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其他设备之间CAN总线通 信;
串口通信电路一端连接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无线电台,通过无线电台接 收外部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控制模块进行解析,同时反馈驱动电路的相应动作信 息和CAN通信的命令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为ATmega1280控制芯片。
所述光耦隔离驱动电路为AQY272芯片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
所述CAN通信电路控制器为SJA1000。
所述串口通信电路为XAX2323控制芯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功耗低。本发明采用的是低功耗元器件和光耦驱动电路,整个功耗额定 2W左右,供电直流电压范围宽;
2.可遥操距离远,实际测试距离3000-5000米之间;
3.应用范围广。本发明装置不但可以应用于水下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其 他水下相关设备的遥控操作;
4.具有使用可靠,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硬件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串口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详述。
如图1是本发明的硬件结构图,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板、驱动电源板和无线 电台;控制电路板由ATmega1280控制芯片、控制器SJA1000的CAN通信电路 和串口通信电路组成;串口通信电路连接无线电台,接收或回馈相应的动作信 息;CAN通信电路连接CAN总线网络,用于装置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驱 动电源板由隔离DC-DC电源转换器和由AQY272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组成,隔 离DC-DC电源转换器一方面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另一方面为AQY272构成的 隔离放大电路提供驱动所需电源。
如图2是本发明的串口程序流程图。当ATmega1280控制芯片的串口检测到 信号后,主程序开中断,将检测到的串口信号读取到缓存区,然后对串口信号 进行解析处理,当确定为控制命令信息后,执行相应驱动动作,并通过串口通 信电路反馈相应的动作信息;若解析的串口信号不是控制命令信息,则退出中 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3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