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88784.1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2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达;王晖;董良;卢小锐;赖征海;李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01N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发动机 废气 余热 相变 蓄热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热流体管道、换热肋片、冷流体管和套筒,所述的热流体管道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在所述热流体管道外固定连接换热肋片,所述的换热肋片边缘设置有卡槽,冷流体管卡接在所述的卡槽内,在换热肋片和冷流体管外设置有套筒,在所述热流体管道和套筒之间设置有相变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肋片为环状肋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及套筒的封头为不锈钢材质,且套筒和套筒的两端封头焊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流体管道和冷流体管道均为紫铜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流体管与卡槽间留有一定膨胀间隙。
6.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1: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使相变蓄热装置蓄能;
通过热流体管道将热量传递热流体管壁及换热肋片,相变材料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固态转换为液态,实现相变蓄热装置的蓄能;
步骤2:在冷启动或热车时,流经相变蓄热装置的冷流体被加热后使发动机预热;
在冷启动或热车过程中,冷流体进入相变蓄热装置被加热,被加热的沿冷流体在发动机中放热后,重新进入相变蓄热装置再次被加热,继续传递热量给发动机,随着相变蓄热装置温度的下降,相变材料由液态转换为固态,相变蓄热装置结束能量的释放,实现对发动机的预热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相变蓄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换热肋片,为环形肋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87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