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86804.1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7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邓爱国;吴成明;杨国斌;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S1/54 | 分类号: | B60S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除霜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除霜除雾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除霜除雾系统是保证车辆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系统。目前乘用车采用的除霜除雾系统主要是利用空调系统对前档风玻璃吹风来实现除霜除雾功能的。现有系统除霜除雾效果有限,前档玻璃上存在无法彻底除霜除雾的死角,影响驾驶员视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和方法,辅助现有的除霜除雾系统,提升除霜除雾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包括:
前抽风模块,设置在车内前挡风玻璃的上端;
前抽风管路,第一端连通所述前抽风模块,第二端连通发动机进气管,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负压为所述前抽风模块提供抽风动力。
优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前抽风模块与除霜除雾模式下的空调出风口对应设置,在所述车内前挡风玻璃上形成空气对流。
优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前抽风模块包括:
多个均衡分布在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的抽风口;
负压管路接口,连接所述前抽风管路的所述第一端;
每个所述抽风口通过对应的通路连通至所述负压管路接口。
优选地,在上述系统中,在所述前抽风管路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百叶窗结构,在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有负压的条件下,所述百叶窗结构打开;在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没有负压的条件下,所述百叶窗结构在弹性装置作用下关闭,从而封闭所述前抽风管路。
优选地,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空调开启到所述除霜除雾模式的条件下,打开所述百叶窗结构;在空调未开启到所述除霜除雾模式的条件下,关闭所述百叶窗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
后抽风模块,设置在车内后挡风玻璃的上端;
后抽风管路,连通所述后抽风模块和所述发动机进气管,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负压为所述后抽风模块提供抽风动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负压辅助除霜除雾方法,包括:
在车内前挡风玻璃的上端设置前抽风模块;
通过前抽风管路,连通所述前抽风模块和发动机进气管,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负压为所述前抽风模块提供抽风动力。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
通过在所述前抽风模块设置多个均衡分布在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的抽风口,并且每个所述抽风口设置对应的通路,使得抽风气流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上均衡分布。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
在车内后挡风玻璃的上端设置后抽风模块;
通过后抽风管路,连通所述后抽风模块和发动机进气管,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负压为所述后抽风模块提供抽风动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前抽风管路第一端连通前抽风模块,第二端连通发动机进气管。汽车运行过程中,汽车发动机需要通过进气管持续地获得空气,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和方法,前抽风管路能够利用发动机进气管的真空状态持续地为前抽风模块提供抽风动力,从而辅助车辆内现有的除霜除雾系统,如空调除霜除雾系统,进行除霜除雾工作,达到提升除霜除雾效果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利用发动机进气管的真空工作,无需单独设置真空泵,工程量小,简单易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负压辅助除霜除雾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负压辅助除霜除雾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负压辅助除霜除雾系统的车辆应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抽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前抽风模块501,前抽风管路502,抽风口601,负压管路接口60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制砖平台
- 下一篇:一种新型预制箱梁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