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羊肚菌制备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9109.2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标;刘艳如;吴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7/10 | 分类号: | C12P17/10;A61K31/40;A61P39/0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羊肚菌 制备 吡咯 酸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利用羊肚菌制备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羊肚菌为原料,经固体
发酵、产物有机浸提、分离纯化得到吡咯酸化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1)固体发酵:将羊肚菌活化后进行固体发酵;然后进行培养;
(2)产物有机浸提:将步骤(1)培养得到的菌丝体与培养基用有机溶剂浸提;浸提液浓
缩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和水进行萃取;取乙酸乙酯相,经脱水、浓缩后,得到有机粗提物浸膏;
(3)分离纯化:将有机粗提物浸膏用甲醇溶解后,进行凝胶柱层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检测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组分收集、合并后,再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收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组分;最后再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吡咯酸化合物;
步骤(1)所述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配方组成为:马铃薯16-25wt%,葡萄糖1.5-2.5wt%,蛋白胨0.5-1.5wt%,1-2wt% 琼脂,余量为水;
其中所述羊肚菌,菌种为羊肚菌M.co 0010(Morehellaesculenta),已于2014 年7 月6 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324;
其中所述得到的吡咯酸化合物为其分子式为C5H5NO2,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备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所述的培养其条件为自然pH,0.1 Mpa、100~140℃灭菌15~40 min,于25-28 ℃恒温培养
25-35 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备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甲醇、丙酮、冰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备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所述的凝胶柱层析其参数为: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胶柱,甲醇洗脱,流速为12 s/滴,
每管收集5-10mL,每试管取样进行薄层层析:展开剂为氯仿: 甲醇=10:1,显色剂为10wt%
的硫酸乙醇,相似组分进行合并。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制备吡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所述的反相硅胶柱层析其洗脱为:用甲醇与水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甲醇占混合液体积的
5-30%,混合液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1-1% 的甲酸,进行梯度洗脱;所述的正相硅胶柱层析
其洗脱为:用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体积比为40:1-120:1,洗脱剂中含有体积
分数为0.1-2‰的甲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91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