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压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9261.2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壮洙;全钟万;李兴雨;赵孝相;柳诚垠;金亨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3/44 | 分类号: | F02B33/44;F02B37/02;F02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发动机 | ||
一种增压发动机,所述增压发动机将压缩空气作为进气空气供应至燃烧室,所述增压发动机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汽缸;停用汽缸,所述停用汽缸为所述汽缸的至少一者并且选择性地停用;压缩空气箱,所述压缩空气箱适用于储存从所述停用汽缸的燃烧室供应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储存通道,所述压缩空气储存通道被形成为使所述压缩空气箱与所述停用汽缸的所述燃烧室连通;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选择性地与所述压缩空气箱连通;和压缩空气气门,所述压缩空气气门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所述压缩空气储存通道,其中在所述停用汽缸停用的过程中在压缩冲程中当所述压缩空气气门打开时,压缩空气可以从所述停用汽缸的所述燃烧室传输至所述压缩空气箱。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5859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停用汽缸和可变气门升程(VVL)的增压发动机。
背景技术
通常地,内燃机具有的特征在于气体混合物在燃烧室中燃烧,并且内燃机通过燃烧热产生的能量而操作。上述内燃机通常为多汽缸发动机,所述多汽缸发动机装配有多个汽缸从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并且减少噪声和振动。
近年来,由于日益增加的能量成本,开发了停用汽缸装置(CDA),所述停用汽缸装置(CDA)被构造成当发动机在低马力状态下操作时通过停用安装在发动机中的一些汽缸从而改进燃料消耗。
应用于常规停用汽缸装置的停用汽缸方法这样操作,使得在多个汽缸的一些汽缸中不供应气体混合物并且不进行点火,并且在多个汽缸的其它汽缸中气体混合物被供应并且燃烧。此外,在柴油发动机的情况下简单地通过不注入燃料从而实现停用汽缸。
同时,增压发动机是在进气冲程中将预压缩空气吸入燃烧室的发动机。已经发明了各种用于将压缩空气供应至增压发动机的装置,但是适用于将压缩空气供应至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装置的结构可能复杂。特别地,用于产生供应至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压缩空气的装置具有复杂的结构或高的制造成本。此外,如果用于将压缩空气供应至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路径过长,则供应压缩空气的活动性可能劣化。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所述增压发动机的优点在于具有简单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所述增压发动机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一种增压发动机,所述增压发动机将压缩空气作为进气空气供应至燃烧室,所述增压发动机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汽缸;停用汽缸,所述停用汽缸为所述汽缸的至少一者并且选择性地停用;压缩空气箱,所述压缩空气箱适用于储存从所述停用汽缸的燃烧室供应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储存通道,所述压缩空气储存通道被形成为使所述压缩空气箱与所述停用汽缸的所述燃烧室连通;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选择性地与所述压缩空气箱连通;和压缩空气气门,所述压缩空气气门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所述压缩空气储存通道,其中在所述停用汽缸停用的过程中在压缩冲程中当所述压缩空气气门打开时,压缩空气可以从所述停用汽缸的所述燃烧室传输至所述压缩空气箱。
当所述压缩空气箱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时,所述压缩空气可以供应至所述进气歧管并且增压至所述燃烧室。
所述压缩空气储存通道可以具有压缩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管分支从而与所述停用汽缸的至少两个燃烧室连通。
所述压缩空气管可以与每个停用汽缸的所述燃烧室的盖连通,并且所述压缩空气气门可以通过可变气门升程装置以零升程或正常升程操作从而打开/关闭所述压缩空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9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