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茯苓菌种的培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68203.8 | 申请日: | 2014-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隆县晓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853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茯苓 菌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茯苓菌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备料:茯苓培养基按主料70~95%、辅料10~25%比例混合均匀, 每袋装0.6~1.2kg,装上套环,塞上棉塞,常压灭菌12小时或120℃高 压灭菌1~2.5小时,取出放于干净处摊凉;备培养好的茯苓菌种;所述 基料是将直径5~15厘米,长30厘米干松木段沿中心十字劈裂,然后放 入2.5%蔗糖水中浸泡12小时,浸泡液PH值5.0~6.5,捞出;所述辅料 为麸皮、木屑、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
b、接种:将已培养好的茯苓菌种接种到已冷却的段木培养基质上, 每袋接种量5~16g;
c、培养:将接种的菌袋转入培养室内在22~32℃范围内培养8~13 天左右,待菌丝体长满全袋取出;
d、上引:将菌袋下端塑料划破,于破口处接上一小块5~16g的鲜茯 苓菌核,然后将塑料袋垂直放入垫有5~16cm厚的沙池中,使菌核与砂土 和袋木挨紧,在15~30℃下继续培养,一周后检查菌核是否成活;
e、管理:将菌核成活的菌袋集中立放于室内沙池中,在15~30℃下 继续培养,天热时在空气中喷水降温,袋内料木过干时打开棉塞补充营养 液;
f、采收:培养三个月左右,待菌核不再生长,段木手捏即碎,颜色 变棕褐色时,即采下菌核,趁新鲜剥下茯苓外皮,切成块状、片状或丁状, 于65~70℃烘干,即得茯苓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隆县晓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武隆县晓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82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盆
- 下一篇:高产抗病虫害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