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玄参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7851.1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5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董玲;李卫文;李贝蓓;廖华俊;宁志怨;江芹;王爱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井泉集团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玄参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玄参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用于热病伤阴、温毒发斑、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特有种,目前仅在中国自然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等地。为常用大宗药材,作为中成药的原料,可生产天王补心丸、天麻丸、脉络宁、清咽喉合剂等几十种中成药,现也运用于化妆品生产,作为植物润滑剂、防冻霜、防皱霜等。
野生玄参的繁殖方式是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而药农为了保存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及缩短生长周期等,栽培玄参均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但多年来缺乏品种的提纯复壮,病毒积累严重,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课题组于2009年开始进行玄参的品种搜集与鉴定工作,并于同期进行脱毒快繁技术研究,2010年成功获得玄参脱毒种,2011年进行田间对比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玄参繁育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玄参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株系筛选
于玄参收获期优选田间长势旺盛,无病虫害,支根多,根系肥大的植株,定植于资源圃;
b、材料处理与茎尖剥取
(1)预处理与消毒
于玄参收获期取根部顶端具白色鳞片包裹的芽,以自来水冲洗去除表面泥土灰尘,逐层剥去芽外部鳞片至1cm3左右,在无菌条件下置于70%左右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0s左右,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min左右,无菌水浸洗6~7次;
(2)茎尖剥取
在解剖镜下将步骤(1)处理后的顶芽的茎尖仔细剥离,并切取0.3~0.5mm的尖端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1.5mg/L;
c、无性系建立
外植体接种7d左右后,生长点开始膨大,30d左右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培养40d左右形成丛生芽,待丛生芽苗高3~5cm时剪成带有2片叶,长约1.5cm的小段接入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为MS全量培养基,20d左右为一个转接周期;增殖至适当的苗量后,选生长健壮,长势一致的试管苗,分批转入诱导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5d左右苗根部即有白色根系生出;
d、炼苗移植
苗生根后,将瓶塞打开,移至强光照下炼苗3d左右,炼苗后,取出试管苗,用自来水小心洗去根上的培养基残留物,然后将其移栽到土∶泥炭∶珍珠岩为1∶1∶1左右的基质中,成活后的试管苗生长稳定后移栽大田。
所述的一种玄参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性系建立的所有操作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1500~2000Lx/12h.d。
所述的一种玄参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RT-PCR方法检测玄参花叶病毒:
最佳反应体系:复性温度59℃,上、下游引物使用浓度各为25μmol/L,镁离子作用浓度为1.5μmol/L,dNTP作用浓度为400μmol/L,35个循环。最佳反应模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9℃复性40s,72℃延伸6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
所述的20d左右为一个转接周期指的是当增殖20d左右后,将茎段剪切后继续重复进行增殖培养
所述的适当的苗量由试管苗需要繁育的数量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脱毒种苗田间表现优异,植株健壮、长势一致,叶片浓绿、肥厚、宽大,产品品质极大提高。原原种田间无病虫害发生,原种及生产种病虫害极少发生,产量较常规苗分别提高166.6%、152.8%。综合田间长势、产量、产品品质以及生产成本四个指标,形成玄参脱毒种苗繁育的最佳模式为:原原种——原种——生产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株系筛选
玄参生长期,在亳州市谯城区进行地上片选,并于收获期在片选的基础上进行地下性状筛选,优选田间长势旺盛,无病虫害,支根多,根系肥大的植株,定植于资源圃。
通过品种特征鉴别,与中国植物志玄参科植物玄参性状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井泉集团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井泉集团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7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