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式多旋翼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53791.8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魏舒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舒璨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D2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式 旋翼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旋翼机,特别是一种塔式多旋翼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多旋翼机有四旋翼结构、六旋翼结构、八旋翼结构、十六旋翼结构,甚至还有三十二旋翼等结构出现。随着载重量增大的要求,势必将增加旋翼的数量及带动旋翼旋转的电机数量。另外,为保证旋翼的螺旋桨互不干涉触碰,随着旋翼数量的增多,多旋翼机的半径就势必会做得越大,多旋翼机的体积主要在于半径,因而多旋翼机的体积就非常巨大,因而起飞、降落空间要求更大,不利于较小空间的使用。
另外,现有多旋翼机都是通过在机体周边平衡设置与旋翼数目匹配的支撑臂,每一支撑臂支撑一旋翼,每个旋翼由一电机驱动的结构。由于单个支撑臂上只有一个电机,因而单支撑臂会得到与转向相切的自旋力,此自旋力对旋翼机的运行平稳性、可靠性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多旋翼机随着旋翼的增加而使得多旋翼机半径不得不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增加多旋翼机半径,就可满足载重量增大要求且能有效控制自旋力的塔式多旋翼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式多旋翼机,其包括沿机体周边平衡设置的多个支撑臂,每一支撑臂的外侧端部上方通过上电机连接固定上旋翼,下方通过下电机连接固定下旋翼,且上、下电机的型号相同、转速相同、电机轴旋转方向相反,使得上、下旋翼的旋转方向相逆而相互抵消自旋。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上、下电机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使同一支撑臂上的上、下旋翼形成旋转方向相逆的共轴反桨单元。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沿机体周边平衡设置的多个支撑臂在垂直方向设有多层,多层支撑臂整体形成塔式立体结构。
本发明将目前多旋翼机的圆形、工字型、Y字形等平面结构,变成上、下多层的塔式立体结构,在不增加多旋翼机半径的前提下,只增加了多旋翼机的高度,就可使很小的半径下有多个旋翼在提供升力,做到了小体积,大升力,大负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发明可以通过设于同一支撑臂上、下相逆旋转的旋翼形成共轴反桨单元,平面分布可以是4支撑臂8旋翼,8支撑臂16旋翼等形式,上、下旋翼共轴反桨旋转使上、下旋翼的自旋力抵消,为多旋翼机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
2. 本发明采用垂直面上的多层塔式立体结构,使多旋翼机半径不增加的情况下,但是支撑臂的数量在垂直方向上增加,这样在多旋翼机半径内,支撑臂的数量和净升力获得更大的增加。本发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载荷能力而不增加多旋翼机半径的新的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塔式多旋翼机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层支撑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两层支撑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塔式多旋翼机一实施例包括沿机体4的周边平衡设置的多个支撑臂1,每一支撑臂1的外侧端部上方通过上电机2连接固定上旋翼21,下方通过下电机3连接固定下旋翼31,且上、下电机2、3的型号相同、转速相同、电机轴旋转方向相反,使得上、下旋翼21、31的旋转方向相逆。为使上、下旋翼21、31能更好地抵消自旋力,该上、下电机2、3设置于同一轴线上,使同一支撑臂1上的上、下旋翼21、31形成旋转方向相逆的共轴反桨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沿机体周边设置的多个支撑臂为两层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满足载荷量需要的前提下,可仅设置一层,也可在垂直方向设置多层,使多旋翼机的支撑臂整体形成塔式立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舒璨,未经魏舒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3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翼片类扑翼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重心操控的小型无人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