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注射液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3680.7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5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建友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P11/00;A61P11/06;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气管炎 合并 哮喘 注射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中医认为,气管炎、哮喘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咳喘”等疾病范围,凡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则气机上逆而致咳嗽、喘促。脾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健脾补肾,温里散寒”是治本的关键所在。
公开号 CN 1618450 A(申请号200310116704.7)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8.5%-40%,党参10%-13.5%,石膏17%-23%,干姜5%-7%,麦冬5%-7%,麻黄5%-7%,贝母3%-4.8%,五味子3%-4.8%,细辛3%-4.8%,白叩3%-4.8%,甘草3%-4.8%。公开号CN 102166296 A(申请号201110096884.1)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支气管炎和哮喘的药物,按质量百分比含:暴马子花25-30%、脱水后的鸡胆汁20-25%、贝母10-15%、麻黄10-15%、蛤蚧10-15%、旋复花5-10%、百合8-12%,各组分之和为100%。公开号CN 103623208 A(申请号201210310881.8)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药,其特征在于它的配方是百喘朋、扑热息痛、麦冬、甘草和枸杞,其重量比为百喘朋180-220:扑热息痛1-5:麦冬30-50:甘草40-60:枸杞30-50。
目前,中西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中药虽然能达到最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但是治疗效果缓慢、效果不明显,西药以治标为主,可以暂时缓解病痛,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用效果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注射液,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板蓝根0.8-1.6,生石膏0.3-0.5,钩藤0.6-1.5,墨旱莲0.6-1.0,漏芦0.8-1.2。
优选的方案中,板蓝根1.0-1.4,生石膏0.35-0.45,钩藤0.8-1.3,墨旱莲0.7-0.9,漏芦0.9-1.1(优选的:板蓝根1.2,生石膏0.4,钩藤1.1,墨旱莲0.8,漏芦1.0)。
上述治疗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生石膏捣碎,过120-180目筛,得细粉,置于通透袋中与板蓝根、钩藤、墨旱莲和漏芦一同置于提取罐中,加入原料药重量7-9 倍的纯化水(优选加入原料药重量8倍的纯化水),加热至沸,煎煮3.5-4.5小时,将药液滤出,得第一次滤液;然后加入原料药重量4-6倍的纯化水(优选加入原料药重量5倍的纯化水),煎煮2.5-3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滤液;最后加入原料药重量2-4倍的纯化水(优选加入原料药重量3倍的纯化水),煎煮0.5-1.5小时,过滤,得第三次滤液;
(2)合并三次滤液,放冷,沉淀,用布过滤,滤液用中药蒸发器浓缩至滤液体积的1/2,得浓缩液;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液加入0.8-1.6倍重量的乙醇(优选加入1.2倍重量的乙醇),进行醇沉24-48小时,然后将乙醇分离,得第一次流浸膏;将第一流浸膏加入0.6-1.0倍重量的乙醇(优选加入0.8倍重量的乙醇)进行醇沉12-24小时,然后分离乙醇,得第二次流浸膏,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建友,未经郝建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3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