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石墨烯的高探测率氮化镓基肖特基型紫外探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41038.7 | 申请日: | 2014-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晨;许坤;孙捷;邓军;朱彦旭;解意洋;荀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1/108 | 分类号: | H01L3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石墨 探测 氮化 镓基肖特基型 紫外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氮化镓基肖特基型紫外探测器结构和制备方式,属于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紫外探测技术有诸多应用,可用于聚合材料树脂固化、水净化处理、火焰探测、生物效应、及环境污染监视以及紫外光存储等。在紫外光电探测器件方面,GaN材料有着优良的性能:(1)GaN不吸收可见光,制成的紫外探测器可以做到可见光盲,不需要滤光系统.(2)不需要做成浅结,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量子效率.(3)GaN的抗辐射能力很强,可以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发挥作用。GaN紫外探测器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如光电导型、pn结型、pin型、肖特基结型、MSM型、异质结型。其中GaN基肖特基结构紫外探测器由于有较高的响应度、较快的响应速度、工艺简单、光敏面大而受到很大重视。
肖特基型紫外探测器是利用半透明金属和GaN半导体形成的肖特基结来工作。由于半透明金属与GaN形成肖特基结后,半导体的能带在靠近金属的区域发生弯曲。以Ni/Au-nGaN肖特基结为例,由于金属的功函数较高,半导体的功函数较低,半导体的能带靠近金属的部分向上弯曲,而这一部分靠近半导体的表面。当紫外光照射到半导体表面时,会在半导体表面产生光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这一区域即空间电荷区,由于能带的弯曲发生分离,产生光生电流或者光生电动势。
传统的肖特基型器件以采用半透明金属为主,但通常作为肖特基接触的半透明金属Ni/Au(2nm/2nm)在300nm处透光率仅约为60%,对探测率影响非常严重。有研究表明,金属每增加1nm,其透光率下降10%。而且金属的功函数固定,很难改变,目前只有改变金属材料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但是即使目前最为理想的金属材料仍然不理想。我们在制作此器件中发现,器件表面缺陷可以大大提高器件的响应度(A/W),而探测率保持不变或者略有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肖特基型紫外探测器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将石墨烯这一新材料合理应用到这一探测器结构中,提高窗口的透光率,提高肖特基势垒以增强其分离电子空穴的能力。从而提高肖特基型探测器的探测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肖特基型紫外探测器的结构,其基本结构从下往上依次为:重掺杂n型氮化镓101、轻掺杂n型氮化镓102、二氧化硅绝缘层103、金属电极104、石墨烯薄膜105。
本发明中金属电极104拥有透明、导电的性质,并且拥有半金属性,本征情况下功函数为4.5ev。在和轻掺杂n型GaN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能形成大约0.5ev的势垒。形成之势垒表现为接近金属电极104的GaN内部能带弯曲,形成空间电荷区,可以进行分离电子空穴,从而产生光生电动势和光生电流。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为97.7%,远远高于半金属层(60%)。单层石墨烯的方阻典型值为300-1000欧姆/方块,虽然这一值大于半透明金属层(10-30欧姆/方块),但是对于此种紫外探测器,一般应用在反向的情况下,导电层的方阻对其探测性能影响并不大。通过引入表面缺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探测器的响应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肖特基型石墨烯-GaN基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步骤1、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或者分子束外延系统、液相外延技术等技术)在蓝宝石(或者硅片、碳化硅等衬底)依次制作重掺杂n型氮化镓101,厚度为1-2微米;轻掺杂n型氮化镓102,厚度为300-800纳米。
步骤2、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刻蚀外延片表面,刻蚀深度为10-50nm,增加外延片表面缺陷密度。亦或通过表面腐蚀、离子注入等方式增加外延片表面缺陷密度。
步骤3、将外延片清洗,光刻,腐蚀,形成台面结构,即重掺杂n型氮化镓101、轻掺杂n型氮化镓102。
步骤4、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在102之上,并进行光刻、腐蚀,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103,厚度为100-500纳米。
步骤5、光刻电极图形,溅射或者蒸发制作金属电极104(Ti/Au,Cr/Au),厚度为15-50/30-3000纳米,在二氧化硅绝缘层103之上,即二氧化硅绝缘层103在轻掺杂n型氮化镓102、金属电极104中间。
步骤6、转移石墨烯至器件表面,层数为1-10层,光刻石墨烯图形,等离子体刻蚀石墨烯,形成石墨烯薄膜105。等离子体刻蚀气体为氧气,流量为10-70L/min,功率为50-100W,刻蚀时间30s-600s。
步骤7、将减薄外延片衬底,激光切割,裂片。
其中步骤5与步骤6可以互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1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