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装置和用于加热该装置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38786.X | 申请日: | 2014-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1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D.罗特;F.卢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021;F01N3/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谭祐祥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废气 处理 装置 加热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5)的废气后处理装置和用于加热该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尤其用于应用在机动车中,其带有具有至少一个排气管(3,9,13,15,17)和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7,11)的排气系(1)。根据本发明,为了构造排气系侧的至少一个吸收元件(7,9,11,13,15),排气管内壁(27)和/或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7,11)具有吸收蒸汽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装置以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加热废气后处理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热废气后处理系统中常常将多个类型的废气后处理元件、例如催化器或颗粒过滤器集成到排气系(Abgasstrang)中并且借助于这些废气后处理元件负责针对性地减少各个有害物质类型。然而,这些废气后处理元件中的一些在热运行的内燃机中才达到其完全的能力或其最佳工作温度。出于该原因采取广泛措施,其在内燃机的冷起动阶段中保证这些废气后处理元件的迅速加热。
由文件DE 198 00 654 A1例如已知在用于内燃机的排气系中在废气流动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脱水器(Wasserfalle)、可电加热的蜂窝体(Wabenkoerper)、带有主动催化覆层的蜂窝体和第二脱水器。可电加热的蜂窝体和带有主动催化覆层的蜂窝体在此优选地可构造一结构单元,由此在内燃机的冷起动阶段中可借助于可电加热的蜂窝体更快速地来加热带有主动催化覆层的蜂窝体。以该方式来改进在内燃机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减少。借助于这两个脱水器此外保证这两个蜂窝体是在干燥的状态中并且由此特别快速地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尤其用于应用在机动车中、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加热废气后处理装置的方法,利用该装置或利用该方法尤其在内燃机的冷起动阶段中可以以简单的且功能可靠的方式以高的效率实现有害物质排放的减少。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来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应用在机动车中、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装置,其带有具有至少一个排气管(Abgasrohr)和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的排气系。根据本发明,为了构造排气系侧的至少一个吸收元件,排气管内壁和/或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具有吸收蒸汽的材料。
借助于吸收蒸汽的材料吸附和/或吸收例如来自内燃机的废气的蒸汽、尤其水蒸气导致蒸汽的冷凝且由此导致热能的释放。
该热能引起由排气管内壁和/或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形成的吸收元件的加热,从而在内燃机起动时、尤其在内燃机冷起动时更快速地来加热整个排气系并且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可更快速地达到其最佳的工作温度。由此明显简化了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的加热,因为仅须设置吸收蒸汽的材料。由此例如可省去用于电气加热元件的供能的电气线路或接头。由于此外排气管内壁和/或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构造排气系侧的该至少一个吸收元件,在排气系中也不必设置附加的加热元件。以该方式,不明显提高到排气系中的流动阻力或排气背压并且在考虑内燃机的燃料消耗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地来加热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排气管内壁和/或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可至少局部地涂覆有吸收蒸汽的材料。由此,该至少一个吸收元件可特别简单地来构造。备选地和/或附加地,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可至少局部地由吸收蒸汽的材料制成。由此可进一步改善该至少一个吸收元件的效率。同样也可考虑至少局部地由吸收性的材料制造排气管内壁。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可由至少一个催化器和/或由至少一个颗粒过滤器来构造。利用吸收蒸汽的材料可特别简单地来加热该至少一个催化器和/或该至少一个颗粒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未经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87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