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3183.0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潘峰;苏雪梅;王楠;蔡世美;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33/2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川贝母 真菌 cby4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又称为卷叶贝母,历年药典均将其收录为川贝母药材的基源种之一。其以鳞茎入药,主要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由于其生长年限长,产量相对较低,多生长在海拔3000~4000m的川西高原,主产四川省甘孜州。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川贝母资源濒危,已成为我国三级保护物种。贝母鳞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而川贝母中已经分离并确定结构的生物碱主要有西贝碱、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云贝酮、异梭砂贝母碱等。如果寻找到可以产生此类生物碱的微生物,既能缓解市场上对川贝母等药材的供需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川贝母的野生资源。
内生真菌(Eendophytic fungi)广义指一直生活在植物体内或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狭义指存在于健康植株的组织器官中,对宿主不形成明显浸染的真菌。内生真菌的代谢物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胁迫抵抗能力。近年来,对葱、蕨类植物、杨树、油樟、龙血树等许多经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发现,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这对于一些濒危的药用植物来说,通过筛选可以产生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的内生真菌,并通过人工改造达到高产高效的生物活性成分,无疑对这些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其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更值得的注意的是本课题组曾从瓦布贝母内生真菌中获得可以产贝母类生物碱的菌株WBS007。所以,从内生真菌中获取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具有现实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并提出其用途,即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贝母辛和贝母素乙生物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其特征在于,是镰刀菌中的三线镰刀菌,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9719,分类命名为三线镰孢Fusarium tricinctum,菌株编号为CBY4。该菌株于2014年10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971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PDA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菌丝绒毛状,边缘初期光滑,随后呈波状,菌落呈圆形,新生菌丝呈白色,向外生长,并渐变为桃红色,第3天开始,在边缘白色菌丝和菌落中央桃红色菌丝间出现淡黄色同心圆状菌丝,生长到第10天,菌落由内到外呈现桃红色、淡黄色、桃红色、白色相间同心圆,培养第十天其菌落直径为3.9±0.1cm,菌落厚度为0.2~0.5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的液体培养为:
(1)PDB培养基:250ml摇瓶中含发酵液100ml,接种6mm菌饼5块,摇瓶培养4天,培养温度28±1℃,震荡速率130r/min,暗室培养,作为扩大培养的种子液;然后再以PDB为培养基,250ml摇瓶中含发酵液150ml,接种量为1%,培养7天;
(2)发酵培养特征:
培养第1~3天有成棉花状菌丝出现,培养液澄清;培养第4天,棉花状菌丝增加增大,且棉花状条带出现成圆球局部膨大,发酵液澄清;第5~6天,发酵液有两种不同大小的球状菌丝,大球状菌丝直径为5~15mm,小球状菌丝直接为0.7~2mm,发酵液变的浑浊;第7~8天,球状菌丝略微变大,其它特征并未出现明显改变;整个生长过程菌丝呈白色,发酵液由亮黄色变为淡黄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的显微形态为:菌丝有隔;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纺锤形至宽镰刀形,为3隔~5隔,着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大小为28~40×3~4μm,两端较尖;小型分生孢子棒状或卵圆形,单孢、棒状孢子的大小为6~10×2~3μm,卵圆形孢子直径为2.2~4.1μm;厚垣孢子呈球形,壁光滑,间生或顶生,5-15个成串,直径为5~10×5~8.5μ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川贝母内生真菌CBY4的ITS1-5.8S rDNA-ITS2碱基序列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3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