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7520.5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徐会希;石凯;陈仲;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7/22 | 分类号: | B63C7/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机器人 回收 用电 自动 抛绳器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铁(1)、弹簧卡圈(2)、缆绳(4)、端盖(5)、浮力块(6)、发射筒(7)、底钢板(8)、弹簧(9)和底座(10),其中底座(10)固装于水下机器人主体上,发射筒(7)固装于所述底座(10)的法兰上,电磁铁(1)设置于所述发射筒(7)中并固装于所述底座(10)的凹槽中,且所述电磁铁(1)的信号输入端(17)伸出至所述底座(10)外部,所述电磁铁(1)内部充油,且所述电磁铁(1)通过水下机器人主体的控制系统控制通断电,底钢板(8)设置于所述发射筒(7)中并通过所述电磁铁(1)吸附,所述电磁铁(1)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0)以及一个弹簧卡圈(2)固连,所述弹簧(9)在装置未抛绳时为压缩状态并通过所述弹簧卡圈(2)与所述底钢板(8)相抵,所述发射筒(7)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端设有端盖(5),所述缆绳(4)和浮力块(6)设置于发射筒(7)内并设于所述端盖(5)和底钢板(8)之间,所述浮力块(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5)和底钢板(8)固连,所述缆绳(4)的一端固定在底钢板(8)上,另一端引出发射筒(7)后与水下机器人主体相连;
所述电磁铁(1)的信号输入端(17)内设有充油用的软管(12),所述软管(12)内设有导线套(16),所述软管(12)通过所述导线套(16)卡装入所述电磁铁(1)的信号输入端(17)中,所述导线套(16)中部设有通孔,由所述电磁铁(1)引出的电源线(11)经所述导线套(16)中部的通孔穿出后与水下机器人主体内的控制系统相连,所述软管(12)外侧设有紧固密封用的螺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套(16)的外圆周面上设有横截面为梯形的环状凸台,所述软管(12)通过所述导线套(16)上的环状凸台带动卡装入所述电磁铁(1)的信号输入端(17)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13)与电磁铁(1)的信号输入端(17)为螺纹连接,所述螺帽(13)的前端与软管(12)管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筒(7)的筒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簧卡圈(2)行程的限位槽,所述弹簧卡圈(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的端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螺钉在所述弹簧卡圈(2)移动时沿所述限位槽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块(6)为半圆柱状并充满发射筒(7)内位于端盖(5)与底钢板(8)之间的一半空间,发射筒(7)内位于端盖(5)与底钢板(8)之间除所述浮力块(6)之外的另一半空间由所述缆绳(4)填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在发射筒(7)内部位于端盖(5)与底钢板(8)之间的空间内,在所述缆绳(4)与发射筒(7)的筒壁之间设有防止所述缆绳(4)与其他零件刚性连接的侧挡板(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3)为大小相等的两块,且两块侧挡板(3)组合在一起构成半圆柱形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钢板(8)的底面中心处设有一个固定柱(18),所述缆绳(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柱(18)上并围绕所述固定柱(18)逐层反复缠绕,最后由设于发射筒(7)远离底座(10)一端的豁口(19)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回收用电磁自动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卡圈(2)的中部设有供所述电磁铁(1)穿过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75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泳自动充气救生两用项圈
- 下一篇:倒航斗勺位置指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