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监测数据的Weibull分布可靠性序贯验证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0284.6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2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蔡景;李鑫;肖罗椿;朱贝蓓;陈康;冒慧杰;殷逸冰;刘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陈琛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监测 数据 weibull 分布 可靠性 验证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定Weibull寿命型产品可靠性验证指标的序贯验证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中,概率比序贯抽样试验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故障信息,每发生一次故障就作出一次判决。对于很高或很低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产品,概率比序贯抽样试验方案要比相同风险和鉴别比的定时截尾或定数截尾试验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判决的时间要短,因此,在计划费用和时间内采用序贯抽样试验方案。目前国内外关于概率比序贯抽样试验方案的标准如GJB899A-200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MIL-STD-781D(Military Standard Reliability Testing for Engineering Development,Qualification,and Production)等都是基于产品故障前工作时间服从指数分布这一假设而制定的。然而,对于大多数非电子产品而言,事实上仅有10%服从指数分布,多数服从或近似服从Weibull分布。将指数分布的概率比序贯试验方案应用于故障服从Weibull分布的非电子产品,结果将过于保守。
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概率比序贯验证试验方法如下: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密度函数记为f(x,θ),θ为表征产品寿命的分布参数。假定产品的MFBF检验上限为θ0,检验下限为θ1,对于样本总体为f(x,θ)的样本(x1,x2,...,xn),随机变量X1,X2,...,Xn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Pθ=f(x1,x2,...,xn;θ)
如果θ=θ0,则联合概率密度为
高概率接收;
如果θ=θ1,则联合概率密度为
高概率拒收;
其中,α:生产方风险;β:使用方风险。
那么,概率比为根据序贯抽样试验规则:预先选择两个常数A和B,试验中充分利用每一个故障信息,试验中每发生一次故障,就用概率比和两个常数进行比较,从而作出判决。Wald提出序贯试验的判断界限:令
a.若则θ=θ0,作出接收判决(大,发生概率为(1-α),高概率接收);
b.若则θ=θ1,作出拒收判决(大,发生概率为(1-β),高概率拒收);
c.若则不能判断,继续试验。
对于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f(t)=θ-1e-t/θ
若投入n个试样进行非替换的序贯验证试验,在时刻t以前有r个试样失效,t(i)为第i个试样失效的时间,那么在非替换情况下定时截尾子样t(1),t(2),...,t(r)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那么根据序贯验证试验的思想方法可得,如果:
则不能作出判断,寿命试验应继续进行。对不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化为:
-h1+rs<Tr,n(t)<h0+rs
式中:
若Tr,n(t)≥h0+rs,则作出接收判决;若Tr,n(t)≤-h1+rs,则作出拒收判决;若-h1+rs<Tr,n(t)<h0+rs,则继续试验。
对于指数分布,计算时,只需将已知的α、β、θ0、θ1代入上式,即可制定序贯试验方案。试验时将每次故障的数据代入计算,直到作出接收或者拒收判决,停止试验。对于Weibull分布,则不能直接将试验数据直接代入指数分布的序贯试验方案中计算,需要将其转化为指数分布的形式并推导其序贯验证试验方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0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