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02537.5 | 申请日: | 2014-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3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鸭志田理;信末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8D20/00;B23P1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功能 热交换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和在内部封入有蓄热材料的多个金属制蓄热材料容器,蓄热材料容器由周缘带状部彼此相互接合的两张金属制容器结构板构成,通过使两容器结构板中至少某一方的容器结构板的除相互接合的周缘带状部之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在蓄热材料容器上设置蓄热材料封入部,在热交换管内流动且输送热量的介质所具有的热量传递到蓄热材料容器内的蓄热材料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蓄热材料容器的两容器结构板的周缘带状部向外侧变形,而在两周缘带状部之间形成使蓄热材料封入部与外部连通的圆筒孔,在圆筒孔内,配置有内部成为蓄热材料注入通路的金属制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靠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部分,并使该部分钎焊在蓄热材料容器的两容器结构板上,
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存在于圆筒孔内的部分为圆筒状,通过从径向的两外侧将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与圆筒孔相比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中的外端侧的部分压溃来使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周壁变形,从而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上形成压溃部而将蓄热材料注入通路封闭,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与圆筒孔相比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中的除压溃部之外的蓄热材料容器侧的部分成为圆筒状非压溃部,
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存在于圆筒孔内的圆筒部的外径,与所述圆筒状非压溃部的外径相比为小径,且所述圆筒部的内径与圆筒状非压溃部的内径相等,在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内端部上设有向蓄热材料封入部内突出的内侧突出部,并在该内侧突出部上设有向径向外侧扩开的卡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圆筒状非压溃部的壁厚为0.8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存在于圆筒孔内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圆筒状非压溃部的外周面经由朝向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外端侧逐渐变成大径的锥形部而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整体由金属片材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长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热交换管在热交换管的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有间隙中的一部分且多个间隙中配置有蓄热材料容器,并在剩余的间隙中配置有外散热片,蓄热材料注入部件的存在于圆筒孔内的圆筒状部分的外径为配置有蓄热材料容器的间隙中的热交换管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输送冷能的介质在热交换管内流动,在蓄热材料容器的内部封入有蓄积冷能的蓄冷材料,蓄热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通过在热交换管内流动的介质所具有的冷能而冷却,作为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来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输送热能的介质在热交换管内流动,在蓄热材料容器的内部封入有蓄积热能的蓄热材料,蓄热材料容器内的蓄热材料通过在热交换管内流动的介质所具有的热能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25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农业秸秆的有机复合生物肥料
- 下一篇:一种杀虫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