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以及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6734.0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2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荻野洋岳;小西幸生;小野拓也;安达琢真;佐藤宽朗;神山英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06;F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式油底壳 引擎 油路 结构 以及 型干式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以及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引擎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公开有一种干式油底壳引擎,其将引擎主体内部的油通过回油泵送至储油部(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第4511597号
在上述干式油底壳引擎中,回油泵通过气缸盖下方的曲轴室吸引被供应到气缸盖内的油。即,由于回油泵是将引擎主体内全部的油集中到一起进行吸引,因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回收如气缸盖内的气门室那样的比较容易积存油的部位的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气缸盖内的油良好地回收到储油部的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以及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倾斜地搭载于车辆上的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
该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具有油回收通路、第一连通孔和第一吸油通路,其中,
所述油回收通路在所述干式油底壳引擎倾斜地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沿着位于气缸盖的最下部的侧壁部和气门室的底面之间,以其至少一部分比所述气门室的外侧下端部更靠近外侧的方式,在气缸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连通孔至少设置有一个,其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并且连通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门室与所述油回收通路;
所述第一吸油通路连接所述油回收通路和第一吸油装置,
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门室内的油,被所述第1吸油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油回收通路以及所述第一吸油通路吸引,并送回储油部。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气缸组的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
该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具有油回收通路、第一连通孔和第一吸油通路,其中,
所述油回收通路在所述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沿着位于左右各气缸组的气缸盖的最下部的侧壁部和气门室的底面之间,以其至少一部分比所述气门室的外侧下端部更靠近外侧的方式,在气缸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有多个,其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并且连通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门室与所述油回收通路;
所述第一吸油通路连接所述油回收通路和第一吸油装置;
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门室内的油,被所述第一吸油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油回收通路以及所述第一吸油通路吸引,并送回储油部。
采用上述油路结构时,由于油回收通路形成于气缸盖的侧壁外侧,与气缸盖的气门室隔开,且仅通过第一连通孔与气门室连通,因而除能够有效利用第一吸油装置的吸引力来回收积存于油回收通路中的油之外,还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孔使第一吸油装置的吸引力集中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将气门室内的油吸引至油回收通路,进行回收。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在所述干槽式发动机的油路结构以及V型干槽式发动机的油路结构中,
所述第一吸油通路与所述油回收通路的气缸排列方向上的一端部连接,
所述油路结构还具有第二连通孔和第二吸油通路,其中,
所述第二连通孔形成于作为所述气缸盖的气缸排列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壁部上,连通所述气门室与链条壳,
所述第二吸油通路连接所述链条壳内部与第二吸油装置;
被从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门室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排出至所述链条壳内的油,被所述第二吸油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吸油通路吸引,并送回所述储油部。
采用上述结构时,即使在车辆急转弯时、坡道行驶时等干式油底壳引擎及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处于倾斜状态而无法由第一吸油装置顺利吸油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气缸盖的气门室内的油通过第二连通孔排出至链条壳内,由与链条壳连接的第二吸油装置对油进行回收,并将油送回储油部,因而不会受到车辆的行驶状态的限制,即使是以较少的油量也能够有效地将油供应到各部位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润滑。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中,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与多个凸轮轴颈邻接形成。
采用上述结构时,由于供应到凸轮轴颈周围的较为多量的油被从凸轮轴颈周围排至气门室内,因而第一吸油装置能够通过与凸轮轴颈邻接设置的第一连通孔以较强的吸引力将气门室内的油吸引到油回收通路,从而能够防止油积存于气门室内部,并且能够迅速且高效地回收油。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中,所述第一吸油装置是左右各气缸组的所述气缸盖的共有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6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回收冷却水水蒸气的冷却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