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原理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检测内毒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96652.6 | 申请日: | 2014-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唐本忠;郑启昌;李民;赵娜;杨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277/64;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吴静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聚集 诱导 发光 原理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检测 内毒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原 理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检测内毒素方法。
背景技术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又称之为脂多糖 (LPS),被其污染的临床用注射液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 碍、内毒素休克以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毒性反应。
目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主要为鲎试验,根据不同的鲎试剂产品, 其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凝胶法、动态浊度法、终点浊度法、动态显色 法和终点显色法。凝胶法为半定量检测内毒素方法,仅适合样品内毒 素的限量检测;动态浊度法与动态显色法需要带温育系统的动态光度 测定仪器及配套软件;终点显色法需要配套酶标仪或可见分光光度计 进行检测,对软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而且动态显色法和终点显色法所 需试剂价格昂贵,终点浊度法相对应试剂目前未见商品化产品,其应 用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上述的内毒素检测方法中均无采用荧光分析法,而基于荧 光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快速和直观的优势。此外,AIE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在分 散状态时不发光,而在聚集状态时发出强荧光,利用这种特性研发了 许多检测生物活性分子的新方法,例如用于检测ATP分子(Manchun Zhao,MingWang,HuajieLiu,etal.Continuouson-sitelabel-freeATP fluorometricassaybasedon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ofsilole. Langmuir2009,25,676-678;TakaoNoguchi,TomohiroShiraki,Arnab Dawn,etal.NonlinearfluorescenceresponsedrivenbyATP-induced self-assemblyofguanidinium-tetheredtetraphenylethene.Chem. Commun2012,48,8090–8092)、检测乳酸分子(XiangShen,Guanxin ZhangandDeqingZhang.Anewfluorometricturn-ondetectionof L-lacticacidbasedonthecascadeenzymaticandchemicalreactionsand theabnormalfluorescentbehaviorofsilole)和检测肝素分子(Ming Wang,DeqingZhang,GuanxinZhang,etal.Theconvenientfluorescence turn-ondetectionofheparinwithasilolederivativefeaturingan ammoniumgroup.ChemCommun2008,4469–4471)等,原理是利用 AIE探针与检测底物分子作用后形成聚集体发出强荧光,从而检测 ATP、乳酸和肝素等分子。但目前无利用AIE特性制备用于检测LPS 荧光探针的报道,尤其是临床用注射用液中LPS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原理的荧光探针及 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利用荧光探针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和去碘离子荧 光淬灭效应快速、直观地定性或定量检测内毒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 中内毒素检测技术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 光原理的荧光探针(TPE-Be-I),其分子式为C37H30INS,结构式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4-(1,2,2-三苯基乙烯)-苯甲醛(TPE-CHO)的合成:将1- (4-溴苯基)-1,2,2-三苯基乙烯(TPE-Br)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并置 于-88℃~-68℃温度条件下,缓慢向反应瓶中滴加丁基锂;滴加完毕 后,在-88℃~-68℃温度条件下反应,反应后将哌啶缓慢加入反应液 中形成混合物,之后回到室温继续反应;反应完毕后,混合物倒入水 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 干燥,最后将有机溶剂蒸干,以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作为洗脱剂通过柱 层析分离得到产物4-(1,2,2-三苯基乙烯)-苯甲醛(TPE-CH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6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过桥的六U节能灯管
- 下一篇:改进型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