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及铁路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4117.7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5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薛埃生;杨巨平;赵永翔;辛民;王强;蔡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F5/02 | 分类号: | B61F5/02;B61F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铁路车辆 承载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承载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车辆轴颈轴承的承载鞍组件以及铁路车辆。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承载鞍,是货车导框与轮对轴承之间的传力部件。一个双轴铁路货车转向架有4个承载鞍(组件),一个三轴铁路货车转向架有6个承载鞍(组件),这些承载鞍(组件)把导框导框传来的货车转向架及上部产生的动态载荷传递到轴承外圈,进而传递给货车轮对。因此,承载鞍(组件)传力的效果,影响到货车轴颈轴承服役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寿命。现有铁路货车轴承的现场使用情况表明,近60%以上的轴承故障由轴承滚子与内外圈滚道的接触应力引起,而接触应力的大小与传力大小和载荷分布相关。
现有铁路货车常规承载鞍包角过小,存在降低冲击效果差和均布传递载荷能力低的缺点;阻尼材料减振承载鞍组件,在一定程度解决了降低冲击效应的问题,但均布传递载荷的能力较差;而三支撑结构承载鞍组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降低冲击效果和尽可能均布轴承外圈受力问题,但实施时需要较大改变货车侧架导框结构。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在小幅度改变铁路车辆的侧架的导框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并最大限度均匀分布轴承载荷的承载鞍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承载鞍组件,该承载鞍组件能够在小幅度改变铁路车辆的侧架的导框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并最大限度均匀分布轴承载荷。
另外,本发明还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该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能够在小幅度改变铁路车辆的侧架的导框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并最大限度均匀分布轴承载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该承载鞍组件包括导框和装配到该导框的承载鞍,该导框包括顶框和分别从该顶框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框,该承载鞍包括顶壁和分别从该顶壁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壁,其中,在所述承载鞍的顶壁与所述导框的顶框之间设置有阻尼材料,位于同侧的所述侧壁与所述侧框之间设置有二次承载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包括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下并向外倾斜的斜面以及与该斜面接合的水平面,所述第二翼缘的下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翼缘上表面的斜面对应的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的水平面对应的水平面以能够与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充分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第二翼缘间隔预定的距离,所述预定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阻尼材料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形变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包括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下并向外倾斜的斜面以及与该斜面接合的水平面,所述第二翼缘的下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翼缘上表面的斜面对应的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的水平面对应的水平面以能够与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充分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第二翼缘彼此相对的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有高分子弹性材料层。
优选地,该承载鞍组件用于承载轴承,所述轴承被所述承载鞍所覆盖的圆弧的包角大于120°并且小于等于180°。
优选地,所述轴承被所述承载鞍所覆盖的圆弧的包角大于等于150°并且小于等于18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该承载鞍组件包括导框和装配到该导框的承载鞍,该承载鞍包括顶壁和分别从该顶壁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壁,该承载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框和所述承载鞍之间的加力框,所述加力框包括顶板和分别从该顶板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板,其中,所述加力框的顶板与所述导框之间设置有阻尼材料,位于同侧的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二次承载结构。
优选地,所述二次承载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侧壁的外侧表面上的第一翼缘以及所述侧板的下端,所述下端设置在第一翼缘之上并且能够彼此接触以使所述第一翼缘能够支撑所述下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下端间隔预定的距离,该预定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阻尼材料在竖直方向的最大形变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包括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下并向外倾斜的斜面以及与该斜面接合的水平面,所述加力框的下端的下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翼缘上表面的斜面对应的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的水平面对应的水平面以能够与所述第一翼缘的上表面充分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翼缘与所述下端彼此相对的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有高分子弹性材料层。
优选地,该承载鞍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被所述承载鞍所覆盖的圆弧的包角大于120°并且小于等于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4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机测试试验装置
- 下一篇:雨刷器刷毛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