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射源定位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592818.7 | 申请日: | 2014-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0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霍建文;王坤朋;王姮;刘满禄;张静;郭江;史思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T1/00 | 分类号: | G01T1/00;G01T7/12;G08B21/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源 定位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放射源定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初始化设置待测放射源的核素及预警剂量信息;
使用多个移动通信终端在多个探测点对放射源进行核辐射探测;
获取探测点的核辐射剂量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
比较核辐射剂量信息和预警剂量信息,判定是否大于预警剂量值;
若大于预警剂量值,发送报警信息,并选定探测点探测区域为再探测区域;
在所述再探测区域再进行至少两次核辐射探测,根据至少两次的核辐射剂量信息,判断放射源的性质;
若放射源为固定放射源,使用多个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再探测区域进行多次核辐射探测,根据探测的核辐射剂量信息及核辐射剂量信息与距离的关系,对所述固定放射源进行定位;
若放射源为移动放射源,使用多个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再探测区域进行多次核辐射探测,根据探测的核辐射剂量信息及核辐射剂量信息与距离的关系,对所述移动放射源进行定位,确定移动放射源的运动方向;同时,设定对所述移动放射源进行重复探测的次数,根据获取的多次探测的核辐射剂量信息,确定移动放射源的移动速度;根据移动放射源的运动方向及移动速度,确定移动放射源的移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源定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固定放射源进行定位和对移动放射源进行定位的具体步骤均包括:
根据探测的核辐射剂量信息及核辐射剂量信息与距离的关系,计算得到再探测区域内每个探测点到放射源之间的距离;核辐射剂量信息与距离的关系为:
其中,D为核辐射剂量;μen为核素在空气中的质能吸收系数;nv为核素每次蜕变发送γ光子的分额;Er为γ光子的能量;C为放射源的强度;ρ为当地的空气密度;T为测量时间;
根据再探测区域内多个探测点的位置信息,确定再探测区域的地图;
按照地图的比例尺将再探测区域内每个探测点到放射源之间的距离进行缩小;
分别以每个探测点为圆心,A倍缩小后的距离为半径,在所述地图上画圆,直至多个圆有共同交点为止,获取共同交点的定位坐标,即放射源的定位坐标;
其中,对A任意设定一个初始值,每次画圆完成后,在原来的基础上,自动增加一个初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源定位方法,其特征是:对所述固定放射源进行定位包括:
对所述固定放射源进行初步定位和重定位;
判断初步定位和重定位的定位坐标是否一致;
若定位坐标一致,获取定位坐标;
若定位坐标不一致,判断定位坐标的误差是否小于1%;
若误差小于1%,获取固定放射源的定位坐标;
若误差大于1%,再次对固定放射源进行定位,直至误差小于1%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源定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所述移动源进行定位,确定移动放射源的运动方向具体包括:
对移动放射源进行一次定位和二次定位,获取移动放射源的一次定位坐标和二次定位坐标;
根据一次定位坐标和二次定位坐标,确定移动放射源的运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28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底式板材连续回火炉及其回火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球化率紧固件线材的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