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1113.5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0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丹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准 电源 产生 电路 | ||
1.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偏置电路(1)、第一级预调整电路(2)、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所述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分别与带隙基准核心电路(4)和信号反馈电路(5)连接,所述带隙基准核心电路(4)与信号反馈电路(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偏置电路(1)包括MOS管MP1、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其中MOS管MP1的源极与外部电源VIN连接,MP1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后通过电阻R1同时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MP1的栅极作为自偏置电路(1)的输出与第一级预调整电路(2)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连接后与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预调整电路(2)包括MOS管MP2、MN1、二极管ZD1、电容C1,所述MP2的源极与外部电源VIN连接,MP2的栅极与自偏置电路(1)连接,MP2的漏极分别与MN1的栅极、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MN1的漏极与外部电源VIN连接,MN1的源极作为第一级预调整电路(2)的输出端VDD1与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连接,二极管ZD1的阳极接地,且在二极管ZD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ZD1为齐纳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包括三个MOS管MP3、MP4、MP5,两个三极管Q3、Q4,一个电阻R2,所述的MP3的源极与第一级预调整电路(2)的输出端VDD1连接,MP3的栅极与自偏置电路(1)连接,MP3的漏极分别与Q4的集电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Q3的基极、Q4的基极连接,Q3的基极与Q4的基极连接,Q3的发射极与MP4的源极连接,Q4的发射极与MP5的源极连接,并作为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的输出端VREF分别与带隙基准核心电路(4)、信号反馈电路(5)连接,MP4的栅极与MP5的栅极连接后与信号反馈电路(5)连接,MP4的漏极与MP5的漏极同时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隙基准核心电路(4)包括三个电阻R3、R4、R5,两个三极管Q6、Q7,所述的电阻R3和R4的一端连接后与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的输出端VREF连接,R3的另一端分别与信号反馈电路(5)、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Q6的基极和Q7的基极相连后与信号反馈电路(5)连接,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基极,Q7的发射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准电源的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反馈电路(5)包括两个MOS管MP6、MP7,两个三极管Q5、Q8,一个电容C2,其中,MP6的源极和MP7的源极分别与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的输出端VREF连接,MP6的栅极、MP7的栅极和MP7的漏极连接,MP6的漏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Q5的基极与带隙基准核心电路(4)连接,且通过电容C2与第二级预调整电路(3)的输出端VREF连接,Q5的发射极接地,MP7的栅极和MP7的漏极连接后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Q8的基极与带隙基准核心电路(4)连接,Q8的发射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丹,未经朱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11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PDA系统
- 下一篇:可扩展式保护电压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