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薏米糖的制作方法及薏米糖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0830.6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薏仁集团兴仁薏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20 | 分类号: | C12P19/20;C12P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东 |
地址: | 5623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薏米 制作方法 | ||
1.一种薏米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清洗干净的薏米材料放入预设温度的水中浸泡预定时间;
将浸泡后的薏米材料磨制为细度为60目至65目的第一薏米浆;
在所述第一薏米浆中加入第一预设数量的α-酶并将所述第一薏米浆调制为符合预设指标的第二薏米浆;
使用液化液以高压或低压对所述第二薏米浆进行液化;
通过压滤机对液化液进行过滤且使用糖化罐对过滤后的第二薏米浆进行糖化得到糖化液;
对所述糖化液进行过滤和第一次脱色得到糖液;
使用板式换热器对所述糖液进行离交;
将离交后的糖液通过蒸发器进行第一次浓缩得到浓度为60%-65%的糖浆;
对糖浆依次进行灭菌和第二次脱色;
通过第二次浓缩将第二次脱色后的糖浆浓度浓缩为78%-81%即得到所述薏米糖;
其中,所述薏米材料包括碎薏米、薏米壳、薏米糠、薏米杆和薏米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清洗干净的薏米材料放入预设温度的水中浸泡预定时间之前,还包括:
利用水和压缩空气对薏米材料进行清洗2-3次;
所述水为加入CaCo3或NaoH的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40度-45度,所述预定时间为2小时-2.5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α-酶为400-450ml/T干基,
所述预设指标为:浆浓度为15波美度至-18波美度,PH值为5.7-6.0,温度为42度-48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液化液以高压对所述第二薏米浆进行液化,包括:
喷射温度为105度-100度,带压保温时间为4分钟-5分钟,液化罐的反应温度为95度-98度,液化罐的反应时间为110分钟,液化液的终止的DE为15%-20%,且喷射次数为一次;
所述使用液化液以低压对所述第二薏米浆进行液化,包括:
喷射温度为125度-135度,带压保温时间为1分钟-2分钟,液化罐的反应温度为95度-98度,液化罐的反应时间为110分钟,液化液的终止DE为15%-20%,且喷射次数为两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压滤机对液化液进行过滤,包括:
通过压滤机对液化液进行过滤后将液化液降温至68度-70度;
将降温后的液化液泵入糖化罐且加入第二预设数量的水并再次进行过滤;
将过滤后的残留糖水压出;
其中,所述压滤机的内压值≤3.5Kpa,所述水的温度为70度-80度,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液化液量的3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糖化罐对过滤后的第二薏米浆进行糖化得到糖化液,包括:
将糖化罐中的液化液的DE调节为20%,PH 值调节为 5.5,温度调节为 65度-70度;
加入真菌酶 160ml/T 干基并搅拌30分钟后进行糖化得到DE 为 46%-48%的糖化液,其中,糖化时间为44小时-46小时;
将糖化罐内的温度升至80度-85度进行灭酶;或者
将糖化罐中的液化液的DE调节为20%,PH 值调节为 5.8-6.0,温度调节为 68度-72度;
加入真菌酶 160ml/T 干基的14小时后再加入复合糖化酶100ml/T干基后进行糖化得到DE 为 52%-55%的糖化液,其中,糖化时间为26小时;
将糖化罐内的温度升至80度-85度进行灭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糖化液进行过滤和第一次脱色得到糖液;
在糖化液中加入糖用湿炭0.3%/T干基且将糖化液调节为80度,搅拌30分钟后使用压滤机进行过滤得到一次滤液,所述过滤时的压滤机的内压≤0.35Mpa;
在所述一次滤液中加入糖用湿炭0.3%/T干基后使用压滤机进行脱色,所述脱色时的压滤机的内压压力≤0.35Mp,且压滤机中的滤布为双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薏仁集团兴仁薏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薏仁集团兴仁薏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08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