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579645.5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9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滕庆庆;黄才贵;陈艳梅;周清;韦志康;卢钦强;周遨;王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尾 气旋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是一种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研究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对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研究更是从机内转到机外。汽车排气管的改装多种多样,有将排气尾管加大口径,也有将排气尾管改成又细又长,但是这些改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将汽车尾气通过排气尾管直接排入空气。汽车尾气在排放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空气的干扰,从而在排气管口形成回压,减缓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废气的排放速度,从而阻碍了发动机从外部吸入空气,造成燃油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动机性能、加速发动机废气排放、节能环保且降低尾气排放噪声的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包括连接件、多孔消声管、外壳体、叶片和导气管。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汽车尾气排气管;所述多孔消声管和连接件密封连接,多孔消声管和外壳体之间形成空气进气口;所述叶片固定安置在导气管上,叶片分别与多孔消声管和外壳体固定相连;所述导气管与多孔消声管悬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消声管与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为楔形,并在其中后端设置有圆形的通风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两端呈喇叭状,其中间部分呈阶梯圆锥台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后端呈喇叭状,在其上均匀布置6片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表面为光滑不规则曲面,在其上设置有两排圆形的通风小孔,叶片左边线与右边线的空间角度为15度。
本发明突出优点为:本发明能够加大惯性排气,提高负压吸力,提高进气量,从而提高燃油利用率,并能够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噪声,同时,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造价低,并且方便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的整体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的内部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的外形三维图。
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的叶片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的叶片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发动机尾气旋流排气管,主要由连接件2、多孔消声管3、外壳体4、叶片5和导气管6组成。连接件2用于连接汽车尾气排气管,多孔消声管3和连接件2密封连接,并与外壳体4之间形成空气进气口9;叶片5固定安置在导气管6上,并分别与多孔消声管3和外壳体4固定相连;导气管6与多孔消声管3悬空连通;多孔消声管3前端呈楔形,并和叶片5上均匀布置圆形的通风小孔8;导气管6上均匀固定6片叶片5,其尾端呈喇叭状;外壳体两端呈喇叭状,其中间部分呈阶梯圆锥台状;叶片5表面为光滑不规则曲面,其左边线与右边线的空间角度为15度。
工作时,发动机尾气进入尾气进气口1,通过多孔消声器3上的圆形的通风小孔8定向分流一部分,均匀扩散到叶片5上,未分流气体通过导气管6并经由尾气排出口7排出;当汽车高度运行时,外部空气通过空气进气口9快速进入,对尾气二次增压而快速排出;同时,导气管6尾端呈外喇叭状可以一定程度降噪;此外,外壳体4和导气管6尾端都呈喇叭状,有助于尾气的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9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