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苯脱烷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3643.7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2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英;李宝忠;刘淑鹤;刘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74 | 分类号: | B01J29/74;C07C15/04;C07C4/18;C07C15/08;C07C5/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苯 烷基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苯脱烷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用于含乙苯的C8混合芳烃异构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乙苯转化率和乙苯转化为苯选择性的特点。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从各种工艺得到的C8芳烃中,除了对、间、邻三种二甲苯外,还含有乙苯。以此为原料,通过异构化、精馏和吸附分离等联合操作,可以获取对二甲苯产品。由于乙苯与二甲苯沸点非常接近,分离困难,导致在联合装置循环物流中乙苯积累,致使异构化联合装置物流循环量提高,吸附分离的操作苛刻度增加,却不能增加装置的产出能力。以避免以上情况发生,提高装置的生产效率,就必须将部分的乙苯转化而脱除。目前,乙苯转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乙苯通过异构化转化为二甲苯,这个途径能够提高目的产物二甲苯的收率;另一种是乙苯脱乙基生成苯,由于苯馏分沸点与二甲苯差别足够大,很容易通过精馏将其进行分离,使装置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
目前关于乙苯脱乙基生成苯的专利很多,主要是采用ZSM-5沸石和/或丝光沸石为酸性组分,采用贵金属Pt为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如US4,482,773所描述的载Pt/Mg的ZSM-5催化剂,乙苯转化率低于45%,如US 4,098,836、US 4,163,028 和 US 4,152,363采用ZSM-5沸石为酸性组分,如US 4,467,129采用ZSM-5沸石和丝光沸石为酸性组分。上述催化剂虽然乙苯转化率高,但乙苯脱烷基转化为苯的选择性较差,副反应多。因此上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CN101966467A公开了一种用于C8 芳烃异构化反应工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由二种经不同方法修饰改性的分子筛成份和粘结剂组成:分子筛成份之一是SiO2/Al2O3摩尔比20~200 的十元环孔结构的氢型硅铝分子筛,可选自ZSM-5、NU-87、ZSM-11 或EU-1;分子筛成份之二是SiO2/Al2O3摩尔比3~150的十元环或十二元孔结构的氢型硅铝分子筛,可选自Beta、ZSM-5、NU-87、ZSM-35、MCM-22、EU-1 或Y 分子筛。该催化剂是采用常规的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并且加氢活性组分所在的位置不理想,分子筛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活性和扩散性能变差,使得催化剂的酸功能和加氢功能不能很好的匹配,导致异构化反应中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乙苯脱烷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含乙苯的C8混合芳烃异构化反应过程,具有较高的乙苯转化率和乙苯转化为苯选择性, 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乙苯脱烷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将活性组分负载到大孔造孔剂上,然后干燥,得到改性造孔剂;(2)将MWW型小晶粒分子筛、耐熔氧化物的前驱物、改性造孔剂、胶溶剂和水混捏成型,经过干燥和焙烧,得到催化剂产品。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活性组分选自元素周期表中VIII族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铂、钯、铑、铱或钌中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铂或/和钯,以催化剂重量为基准,活性组分含量以金属计为0.01%~2%,优选为0.05%~1%。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负载方法可以选自浸渍法、混捏法和涂覆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大孔造孔剂为选自炭黑、淀粉、纤维素和田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颗粒大小为100~1000目,以催化剂重量计,加入量为0.5%~20%。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所述MWW型分子筛可以选自现有技术中各种MWW结构分子筛,包括MCM-22、SSZ-25、MCM-36、MCM-49和MCM-56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MCM- 22和MCM-49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MWW型分子筛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含量为0.1%~90%,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30%~70%。,MWW型小晶粒分子筛具有如下性质:晶粒尺寸为0.1~2微米,优选为0.2~1.0微米;SiO2/Al2O3摩尔比为20~80,优选为3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3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