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8136.4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盛万兴;梁英;宋祺鹏;王金丽;王金宇;杨红磊;寇凌峰;方恒福;王利;段祥骏;冯德志;李运硕;王逢浩;赵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智能 组件 环境 适应能力 方法 | ||
1.一种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为智能组件中各个模块设计密封的金属外壳,并优化选择金属外壳的材料和厚度;
步骤2:选择各个模块独立接地接线方式,并缩短接地距离;
步骤3:根据各个模块分发热量,实现优化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组件包括采集调理块、主控模块、监测管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所述采集调理块采用FT3-4格式发送数据给合并单元,所述合并单元通过以太网或者RS485总线对对监测管理模块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并采用地址数据总线与智能终端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电源总线为其他各个模块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组件中各个模块均位于独立密闭的金属外壳内部,实现各个模块的独立接地、独立散热和独立在线拔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根据智能组件中各个模块的尺寸外形,选用薄钢板作为金属外壳;
步骤1-2:根据安装强度和抗电磁干扰的要求,优化选择金属外壳的材料和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优化设计各个模块的IO端子,以尽量减小金属外壳的孔隙、小孔面积和最大线度尺寸;并优化各个模块间的距离和安装方式,以减少各个模块间相互的电磁干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智能组件的接地要求,选择各个模块独立接地接线方式,即智能组件多点接地方式,以提高电磁兼容性,从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缩短接地距离,使得接地电阻的减小,减小辐射杂讯;使用接地铜排使接地面具有高传导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智能组件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根据各个模块的发热量,采用导热硅胶密封实现与空气绝缘,使得智能组件不受环境湿度影响且能实现高导热性,各个模块内部热量通过接触面传到机箱外辐射散热;增加机箱散热片面积,并使机箱与开关柜金属后壁接触面积大,金属后壁同时变为智能组件的散热片,各个模块和散热片之间涂抹导热脂,降低接触热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81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