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燥高分子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543453.9 | 申请日: | 2014-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1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严昊;刘轶群;潘国元;张杨;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7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周媛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燥 高分子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技术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干燥高分子薄膜的制备 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使高分子薄膜在长时间干燥保存后仍能保持其通量的 后处理方法。该高分子薄膜适用于超滤,微滤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状况日益污染加剧,水资源匮乏和水 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膜法水处理 技术是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重要技术。然而目前的大部分商业 膜产品常规性能,如通量和截留率已经非常接近,所以各个厂商均在其他的技 术方向寻找突破口和发展方向,例如膜的存放工艺便是各大厂商的研发热点。 这是因为传统膜的存放工艺主要是湿法,即将制备好的膜产品密封保存在具有 杀菌能力的水溶液中。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证膜产品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下, 可以保证其通量性能不会下降;同时,水溶液中的杀菌剂可以保持膜产品纤薄 的功能层不会轻易被微生物或细菌破坏。但是,由于此方法需要在包装中添加 额外分量的溶液试剂,造成膜产品单位重量的增加,即提升了运输成本。并且, 若是包装产生任何程度的损坏,保护液流出,干燥后的膜产品会产生不可逆的 性能损失。
为解决这个问题为目的,有必要开发出能使干燥的膜产品仍具有高通量的 工艺技术。目前,主要的解决思路是在膜中加入小分子保湿剂从而保证膜产品 干燥后的通量,例如公布有使用柠檬酸作为保湿剂保护干燥薄膜通量的方法 (US4950404,US4983291),还有将有机酸(CN101219344A,US8518310B2)或 无机酸金属盐溶液中浸渍处理后干燥的方法(US20100044902A1)。这类保湿剂 本身对人类有一定的伤害性,局限了其应用的领域。另外,还公布有将复合膜 在分子量1000以下的糖类溶液中浸渍处理后干燥的方法(EP0992277B1),这 种方法所使用的保湿剂本身均不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 从而破坏薄膜产品。为获得在通量和截留率性能方面均能保持优良的干燥膜产 品为目的,公布有将膜产品与温度为40~100的水溶液接触,然后进行热干燥处 理的方法(特开平10-165789号公报),但相应膜产品通量的恢复程度仍不够理 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高分子薄膜的制备 方法。在高分子膜产品在制备完成之后对其进行加入保湿剂的后处理,从而保 持长时间干燥后的水通量和截留率,同时不易被微生物或细菌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高分子薄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
高分子膜产品在制备完成后使用保湿处理液处理,处理后去除多余的保湿 处理液后进行干燥;
所述处理为浸渍或刷涂;
所述保湿处理液为芦荟苷及芦荟苷衍生物的水溶液;
所述高分子膜产品是聚砜、磺化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砜酰胺、交链的聚乙烯 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中的一种制备的多孔性膜产品。
其中,
处理时间优选为5分钟以内,更优选,处理时间为1分钟以内。
其中干燥是指将处理后的高分子膜产品完全干燥既可,可在室温下干燥, 也可在干燥机、烘箱中干燥,干燥时间可根据干燥温度进行调整。
可优选:干燥温度为70~200℃,干燥时间为10秒~10分钟。
更优选:干燥温度为80~100℃,干燥时间为1~2分钟。
保湿处理液浓度优选为0.01~1.5wt%,更优选为0.4~0.8wt%。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高分子膜产品是聚砜、磺化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砜酰胺、交链的聚乙烯 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制备的多孔性膜产品。可用于微滤和超滤膜过滤技术 领域。
保湿处理液是从芦荟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性的生物大分子-芦荟苷及芦荟苷衍 生物的水溶液。
芦荟苷衍生物可含有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酚、异芦荟苷、B-芦荟苷、后 莫那特芦荟苷、蒽酚芦荟泻素、芦荟霉素、芦荟素A、芦荟苦素、芦荟酊、芦 荟醚酊、芦荟宁、芦荟黄质、芦荟皂苷、芦荟大黄酚苷、芦荟蒽酚、芦荟槲皮 素、芦荟乌辛等。
芦荟苷及芦荟苷衍生物均是现有技术的产品,市售可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3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药自动溶合输送设备
- 下一篇:一种脱硫系统中的反吹装置及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