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备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4741.8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姜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7C21/06;C07C17/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梁海莲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二氯乙烷 催化 裂解 制备 氯乙烯 催化剂 及其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备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裂解催化剂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全球第二大通用树脂,氯乙烯(VCM)是合成PVC的重要单体。氯乙烯生产主要有两种工业生产路线:电石法路线和乙烯法路线。电石法中氯乙烯由氯化汞催化乙炔氢氯化制得;乙烯法中氯乙烯由1,2-二氯乙烷裂解制得。
全球禁汞条约《水洖公约》严格限制并将禁止使用汞催化剂,使我国电石法生产氯乙烯路线受到极大制约,发展绿色氯乙烯生产路线势在必行。
二氯乙烷裂解制备氯乙烯工业上采用热裂解,反应温度控制在500℃左右,以提高二氯乙烷转化率。该路线反应温度高,能耗大,易出现结焦、积碳等问题,研究开发催化剂降低裂解温度,提高裂解选择性十分必要。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进行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研究,发现活性炭负载氯化钡、氯化镧、氯化钡等对此反应均有催化作用。另外聚丙烯氰碳纤维活性炭以及ZSM-5等沸石分子筛等也被发现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这些催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氯乙烷裂解温度,但是由于催化剂活性不够、寿命较短以及难以再生等问题,离工业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本发明中的氮掺杂催化剂,氮原子内部掺杂在碳原子中,具有十分优良的催化活性,可大大降低二氯乙烷裂解温度,提高催化剂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行的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技术中,反应温度高,能耗大,易结焦、积碳等问题,提供一种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备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备氯乙烯的掺氮活性炭催化剂,具体为一种在内外表面均掺杂有氮元素的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掺氮活性炭催化剂可以负载有金属组分。
优选的,所述金属以金属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优选的,所述掺氮活性炭催化剂中氮元素的掺杂量为0.1-10wt%。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700~2000m2/g,粒径为0.05~1cm,孔容为0.4~0.7m3/g;选自木质炭、煤基碳和果壳炭。其中,所述果壳炭即以椰壳、桃壳、核桃壳、枣壳等果壳为原料,活性炭采用炭化、活化、过热蒸气催化等工艺精制而成,外观为黑色不定型颗粒,经系列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金属化合物选自金属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等金属化合物形式;更优选为金属的氯化物。
优选的,所述金属选自钙、钡、镧、铜等。
优选的,所述金属化合物的负载量为0.1-10wt%。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所述用于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备氯乙烯的掺氮活性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活性炭进行浸泡处理以除杂并疏通孔道,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备用;
(2)使用以下任一种氮元素获取方法制得所述用于1,2-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制备氯乙烯的掺氮活性炭催化剂:
方法一:取步骤(1)处理后的活性炭,置于含氮活性气体中进行氮掺杂;
方法二:取步骤(1)处理后的活性炭,置于含氮化合物的水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惰性气氛下碳化。
其中,
优选的,步骤(1)中,所示浸泡处理的浸泡液为盐酸、硝酸、双氧水或者氢氧化钠等的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浸泡液中溶质的浓度为0.5-5mol/L,优选为1-2.5 mol/L;活性炭和浸泡液的体积比为1:1.1~1.5;浸泡处理的时间为1-24小时。
更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浸泡处理的浸泡液为盐酸或硝酸的水溶液。
优选的,采用离心甩干的方式过滤分离。
优选的,对于酸洗的情况,所述洗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弱酸性。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干燥为80~150℃,时间为2~24小时。
对于步骤(2)的方法一:
优选的,步骤(2)的方法一中,所述氮掺杂为:将所述经步骤(1)处理后的活性炭置于管式炉中,惰性气氛下升温至400~1000℃,然后以10~100ml/min速度通入含氮活性气体4~20小时,然后降温至室温,之后再停止通入所述含氮活性气体。
优选的,所述含氮活性气体为氨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氨气和氢气体积流量之比为2-7:1;更优选为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47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inFE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电接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