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0084.1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乔;程安春;汪铭书;孙昆峰;贾仁勇;朱德康;陈舜;刘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03 | 分类号: | C07K14/03;C12N15/38;C12P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王贵君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瘟病 ul15 基因 exoni 重组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还涉及该重组蛋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商品水禽产蛋量下降及死亡,对野生水禽也有不同的致死率。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鸭瘟作为威胁养鸭业最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和实验室试验证实鸭瘟病毒弱毒疫苗是预防控制鸭瘟病毒的有效生物制剂,而对鸭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监测是评价鸭瘟病毒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的关键。目前对于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方法多数是基于鸭瘟病毒全病毒作为抗原的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易散毒,并且抗原制备较为复杂且纯度不够理想,这些都使这种方法不具有推广性。另外对于鸭瘟病毒的检测研究也需要特异性的抗体。近年来不同的鸭瘟病毒毒株相继被报道如CHv株、2085株、VAC株、Clone-03株、C-KCE株,这些毒株中部分基因存在明显差异。那么我们又如何可以快速准确并简便的检测到不同毒株的鸭瘟病毒,使其不因为毒株的不同而造成检测方法的麻烦,那么就需要选取在不同毒株间都相对保守并特异的蛋白进行其抗体的制备,从而用来检测鸭瘟病毒。因此研究和应用在鸭瘟病毒间保守的UL15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对于鸭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在制备鸭瘟病毒抗体捕获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在制备抗鸭瘟病毒多克隆抗体的抗原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所述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优选的,编码所述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2、所述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重组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Rossetta在含有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过夜,然后取菌液按体积比为1:50~1:100接入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为0.4~0.6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2~1.2mmol/L,在温度为25~37℃条件下诱导培养2~6小时,收集培养菌液,培养菌液中含有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 I重组蛋白;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将SEQ ID NO.3所示核酸序列通过BamHI和XhoI连接原核表达质粒pPAL7而得。
优选的,所述IPTG的终浓度为0.2mmol/L。
优选的,诱导培养为在37℃条件下诱导培养4小时。
更优选的,诱导培养后还包括纯化步骤,将诱导表达的菌液离心,收集菌体,菌体用pH8.0的20mmolTris-HCl悬浮;置-20℃过夜后按1mg/mL加溶菌酶,4℃搅拌30min,冰浴下超声波间歇破碎菌体,然后离心收集包涵体,收集的包涵体用含10mmol/L PBS、2mol/L尿素和质量分数为0.2%的Triton X-100的洗液重复洗涤5-10次,洗涤后离心收集沉淀,最后沉淀用含10mmol/L PBS和8mol/L尿素溶液溶解沉淀;得纯化的鸭瘟病毒UL15基因exonI重组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